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

ID:34996092

大小:28.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5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_第1页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_第2页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_第3页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_第4页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充分发挥财政对保障房融资的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前期住宅供应过度市场化的副作用逐步显现:一面是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加剧;另一面却是大量中低收入者无力承担最基本的住房消费负担。为此,我国于2011年重新启动第二轮保障房建设规划,以缓解住房困难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保障房所具有的社会公共需求和社会保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是支撑其建设的最大责任主体,政府理应在其中尤其是资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融资现状  (一)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资金缺乏稳定性  根据目前“十二五规划”对保障房建设的

2、部署,我国将在未来五年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宅,按照年均1万亿的资金投入量来计算,五年共需投入5万亿人民币,这对于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来说还要高。在中央明确表示保障房建设的主体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情况下,无疑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中央财政补贴上:以2013年为例,中央财政共拨付1015亿元保障房专项资金(其中廉租房80亿元,公共租赁住房580亿元,棚户区改造355亿元),而根据住建部网站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共投入11200元(开工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中央财政的补贴资金不足总

3、投资的10%。事实上按照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年度建设任务来看,中央财政资金占比将会更小。从目前我国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来看,承担30%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在目前地方政府事权大于财权的状况下,这对于多数城市来说是较难承受的。  (二)信贷融资预期并不乐观  银行信贷资金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逐步加深,银行方面逐步收紧对房地产的信贷资金。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潜在风险的存在以及保障房建设风险分担机制上的不完善令商业银行在对保障房建设的加大投入上存在顾虑。另一方面,近年来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

4、备金,货币政策呈持续趋紧态势,银行的信贷金额不断受到压缩。  (三)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杠杆缺失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具体表现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缺乏,信托功能单一且规模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刚刚起步还不成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还在探索过程中,法律机制尚不健全,专业化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等缺位,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如资产评估、信用评估、法律咨询、金融担保等发展薄弱,缺乏独立有效的住房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这就造成了现行的融资工具虽多,包括企业债、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但能有效使用的却不多,发展成熟并可适

5、用于保障房的工具则少之又少。  二、保障房建设融资的财政基础  (一)保障房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公共财政的主体责任  保障房就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首先,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保障房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现有消费主体的消费效用。一旦需求超过了供给,就会出现拥挤状态,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开始减少。其次,保障房具有局部排他性。由于保障房的供应对象具有限制性,主要是根据家庭的收入水平、住房困难成都确定入围的具体标准,不符合规定准入标准的家庭不被接纳作为保障房这个“俱乐部会员”,而无法将符合规定标准的家庭排除在外。因此,保障房

6、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要求其必须由政府主导,在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而进行的资金筹集中,也必然要负担主体作用。  (二)保障房具有社会福利属性,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  根据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福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在假定国民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越公平,就愈能改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其资本的逐利性,显然不具有主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化的动力,当前我国的住宅供应存在的过度市场化倾向很显然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保障房实质上是担当了改善社会福利的任

7、务,通过对住房困难群体的“托底”,保证他们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住房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缩减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让低收入者也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保障房建设所需的资金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在构成上,他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即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将富裕群体和地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到托底贫困群体住房需求的保障房建设上。因而,保障房实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为来源,以转移支付为手段的财政分配关系。  (三)公共财政要求合理掌握财政分配秩序  “好钢要优先用在刀刃上”,凡事都要讲究个轻重缓急,财政

8、资金在一定时期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必须优先投入到最为紧迫的社会经济领域中去。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新的城市弱势群体―“夹心层”的住房矛盾也日渐凸显。“北漂”、“蜗居”、“蚁族”这些近些年才产生的名词折射出的不仅是他们的窘迫生活,更是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