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ID:34980093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5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

2、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2.诗经“六义”*《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

3、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

4、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二、赏析《氓》(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正字音。氓(  )蚩蚩( ) 愆期(  )将子无怒(  ) 垝垣(  )尔筮(  )咎言(  )犹可说也(  ) 陨(  )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  )罔

5、极(  )渐车帷裳(  ) 夙兴夜寐(  )靡室劳矣(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二)合作探究1.分析人物形象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2.分析艺术手法①《氓》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②请赏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具体运用。三、赏析《采薇》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采薇》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析《采薇》中的战争描写。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4.最后一节首四句,写“”此为乐

6、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为悲情,其写法是。赏析: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四、拓展阅读1.重章叠唱的章法   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7、。 全诗三章,除每章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外,余皆复叠。从采摘之物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中,表达出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通过反复叠唱,诗歌内容得到加深和扩展,“一日不见”从“如三月”到“如三秋”“如三岁”,时间越长,感情越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情思。 《采葛》用的是复叠的基本形式,还有只在部分章节换字更叠的,也有纯乎叠句而不换字的,其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 2.“杨柳”意象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