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927553
大小:7.96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3-14
《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TU986密级公开UDC712学位论文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bambooculturein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刘婉茹指导教师姓名王正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名称风景园林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学位授予日期2015年7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学位论文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作者刘婉茹指导教师姓名王正超申请学位
2、级别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名称风景园林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中国·北京DissertationfortheDegree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bambooculturein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Candidate:LiuWan-ruSupervisor:WangZheng-chao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ProfessionalDegreeSpeciality:Landscape
3、ArchitectureDateofDefence:Juneof2015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ChineseAcademyofForestr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巧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巧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本研巧生培养单位或一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
4、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碱^歡曰期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叫;WT年7月/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中国林业科学研巧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有权保留并向屆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林业科学研巧院可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娘屯导师签
5、名;\\1)3口T年//LT月曰之主年月/曰摘要竹文化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但近来园林设计大多注重形式美,而忽略了对园林文化的追求,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竹文化的研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园林文化内涵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尝试对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加深人们对竹文化的认知程度,促进竹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本文对中国竹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分析了我国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对古典诗
6、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竹类植物“刚、贞、谦、志、雅”的精神内涵,并分析了自古以来竹文化在物质及精神方面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苏州地区的特点,阐释了苏州古典园林竹景形成的原因以及发展历程。通过实地考察,对现苏州现存的古典园林常见观赏竹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竹的造景手法、配置方式及景观空间营造。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指出了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应用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过度开发、设施不完善以及部分载体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出苏州古典园林竹文化景观提升的意义、
7、目标、影响因素和原则,提出通过升华主题、利用载体、控制过度开发和环境治理等手段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园林竹文化。关键词:竹文化,苏州古典园林,造景应用IAbstractThebambooculturehasinfluencedtheChinesepeople'smateriallifeandspirituallife,andalsohasaprofoundimpacton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artinchinaatthesametime.Buttherecentlandsc
8、apedesignmostlyfocusonthebeautyofform,whileignoringthegardenculturepursuit,thisphenomenonshouldcauseourreflection.Thesignificanceofresearchonbamboocultureisveryimportantfortheinheritanceandpromotion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thepromotionof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