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

ID:34916130

大小:5.0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4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_第1页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_第2页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_第3页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_第4页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i各義)寸和爭OCEANUNIVERSITYOFCHINA硕±学位论文MASTE民DISSERTATION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论立颗目:TheResearchontheDrivingFactorsandConvergence英文题目:ofRegionalCarbonProductivityinChina作者:m指导教师:许冬兰日制学术学位学位类别:全专业名称: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A■—*?20巧年6月9日j谨1

2、^(此论文献给我的师长、亲人和朋友。李琳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学位论文答辩日期:Wb.bA\指导教师签字:0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覆為杰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一,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巧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3、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巧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并同意W下、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2、学校可W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4、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J於5年^月3日签字日期;)公/争年月玄曰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其收敛性研究摘要气候问题是目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己经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増长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定量与定性分析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及收敛性,有助于正确认识碳生产率对我国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为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降低碳排放量,提高碳生产率缩小区域碳生产率差距,实现区域经济一、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提供有力依据。

5、-本文首先计算了19952012年间我国29个省市、H大地区及全国的碳生产-率,从省份角度看,19952012年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碳生产率保持上升趋势,但不同省份的碳生产率具有明显差异。从区域分析视角考察,碳生产率高的省市。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碳生产率低的省市则多位于中西部然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2006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碳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东部远远高于中西部;年前西部碳生产率高于中部,之后中部反超西部。另外,提高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提

6、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对提高碳生产率产生双重正向驱动效应。而对外开放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碳生产率的提高有反向驱动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的负效应较大。一巧本文进步利用泰尔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个省市碳生产率的总体、兰大地区区域间、区域内W及区域内省际间的泰尔指数,并分别计算了各泰尔指数对总体指数的贡献率。由结果可知,我国碳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区域内泰一致尔指数远远大于区域间指数,区域内指数变化趋势与总体的基本保持,而区域间泰尔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

7、引起,其中东、西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最大;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逐渐变小。另外,,本文还运用随机收敛方法对全国及S大地区碳生产率进行随机收敛检验,结果表明,29个省市之间W及S大地区内省际间的碳生产率均不存在随机性收敛。基于W上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提离我国碳生产率,缩小地区间碳生产率差距并使之保持相对稳定均衡的政策建议。包括区域化碳经济发展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及应用;制订低碳政策,建立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等方面,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碳生产率驱动因素地区差异

8、泰尔指数收敛性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