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

ID:34899423

大小:24.9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3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_第1页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_第2页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_第3页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_第4页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中药学第7讲温热药.txt[下载这本Txt小说]第七讲温热药本讲介绍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前人有:“寒者温之”的治疗经验,就是说用温热药以治疗寒证。寒邪在表的用辛温解表药,已在“发散药”中谈过。寒邪在里的则须用“温热药”来治疗。因为祛除寒邪的药也能扶助人体的阳气,所以从“扶正”的角度来看,温热药又有补药(补阳)的性质,并且时常与补药同用,可与“补益药”互相参看。艾叶艾叶味苦辛,性温。临床应用时分为两种:1.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

2、,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以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白芍、肉桂、小茴香、吴萸、香附等同用。2.艾炭:艾叶炒炭后则主用于止血,对于下元虚寒而致的月经过多,崩漏(子宫出血),以及孕妇受寒、腹中疼痛、胎动不安等症,可配合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棕炭、益母草、桑寄生、川断炭等同用。将艾叶捣成绒状,名艾绒,功用与艾叶相同,但较优于艾叶。艾绒又是做艾卷或艾炷(用于针灸)的原料。用量一般2.5~6克;用于止血时,可用艾炭15~30克。阴虚有血热者不宜用。白附子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化痰、逐

3、寒湿的作用。常用于治风痰。1.中风口眼歪斜:头面部受风寒侵袭,经脉拘急,风痰阻滞经络,口眼歪邪等症,可用白附子配白僵蚕,全蝎(牵正散)等同用,我常以牵正散方加白芷、荆芥、防风、红花、南星、白芥子、皂刺、桃仁、苏木等同用,治疗面神经麻痹,除汤药内服外,还同时把汤药渣装入布袋内,趁热熨敷患侧面部,每收较理想的效果。仅提供参考。2.破伤风:因破伤引起项强、四肢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叫破伤风。可用本品配合白芷、天南星、天麻、羌活、防风、蝉衣、全蝎、蜈蚣、钩藤等同用。3.寒湿、风痰所致的头痛、偏头痛等症,本品辛热升散,性能

4、上行,入阳明经走头面部,逐寒湿、祛风痰,常配合白芷、川芎、半夏、天麻、蔓荆子、防风等同用。川附子逐风寒湿冷,偏于入肾经,温助肾阳。白附子祛风痰寒湿,偏于入胃经,治上部头面游风。白僵蚕偏于治风热痰结,喉痹咽肿。白附子偏于治风痰寒湿,头面诸病。用量一般2.5~6克,重症者有时用到9克。实热中风、火热上犯诸症禁用。白芥子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气豁痰、消肿散结。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下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苈子、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再如《

5、三因方》控涎丹(甘遂、大戟各3克,白芥子6克,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用量)可治气喘两胁作痛。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的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不易移动等症,此为阴疽。可用白芥子6克、肉桂3克、熟地30克、麻黄1.5克(与熟地同捣)、炮姜1.5克、鹿角胶9克、生甘草3克(阳和汤),水煎加白酒少许、服用。我曾用此方加减,治疗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取得效果,仅供参考。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而咳嗽牵引胁痛、气短、甚至不能平卧,可以白芥子配瓜蒌、川椒目、半夏、陈皮、桑白皮、猪苓、茯

6、苓、杏仁、苏子、白蒺藜、葶苈子、桂枝等同用。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治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芥子为末,也可作外敷用。我曾用芥子末适量,用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予先根据患部上下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约4~8小时取下),同时服用应证汤药(可参考“白附子”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请参考试用(汤药每日一付,芥子末外敷隔一、二、三日一次。每次外敷时,同时用针在口腔内轻轻挑刺患侧颊内的粘膜约八、九处,使之微微出血,效果更好)。用量一般3~9

7、克。肺虚有热的咳嗽及阴虚内热各证均忌用。据近代研究,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为皮肤粘膜刺激药。食用大量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半夏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胃,和中降逆,止呕吐的作用。1.燥湿化痰:脾主运化水湿,湿不运化就可生痰,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认识。如湿盛痰多而致肺失肃降出现咳嗽,胸闷,咳痰白稀易出,量多而不太粘稠,舌苔白厚腻,脉象滑等症,可用半夏配橘红、茯苓、苏子、南星、炒莱菔子、杏仁等同用。中焦虚寒,水饮不化,水饮上犯于肺而出现咳嗽、咳吐清稀水样或泡沫样痰、胸背畏冷等,可用本品配苏子、橘

8、红、桂枝、猪苓、茯苓、白术、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脾恶湿,半夏能燥湿化痰,故也能健脾胃。2.和中降逆:中焦湿浊太盛而致脘腹满闷,气逆呕吐,可用半夏配姜竹茹、丁香、吴茱萸、藿香、生姜、陈皮、茯苓等同用。我曾用半夏配生赭石、旋复花、生大黄、生甘草、瓜蒌、槟榔、桃仁泥等随证加减,治疗顽固的神经性呕吐,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