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74042
大小:2.54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3-13
《基于哈肯模型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哈肯模型的电子废弃物回回回收收处理收处理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研研研研究究究究生生生生::::苏程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余福茂教授2015年03月DissertationSubmittedtoHangzhouDianzi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ResearchontheEvolutionMechanismOfWasteElectronicsRecyclingSystemBasedonHakenModelCandidate
2、:SuChenghaoSupervisor:Prof.YuFumaoMarch,201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近年来,空前繁荣的全球电子产品消费热潮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不正规的小作坊、小企业日益增加,这使正规企业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比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而且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发展状况一直没有明显的提升与改善。为了改变这种低迷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理解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的内在演化机理,分析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经济增效
3、和技术进步提供参考。本文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出发,运用哈肯模型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进行建模,进而分析系统演进方式和演化机理。为了甄别出系统的序参量,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得出回收系统状态变量的指标集合,对各状态变量指标进行定义与说明,并搜集各指标的实际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出每个状态变量对应的综合评价值(也就是各指标的权重值)。按照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值数据对状态变量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进行从大到小排序。选取综合评价值排名靠前,在系统中影响较大的三个状态变量:正规企业回收率、回收处理成本、综合处置率。从电
4、子废弃物回收系统的演化机理出发,构建出基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的哈肯模型。根据哈肯模型绝热近似的特性,以中国13个省市区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将熵权法得到的权重最高的三个状态参量任选两个带入模型进行试算验证,通过试算验证表明正规回收企业的回收率是控制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最后,根据之前试算验证的结果,选取正规企业回收率为序参量,综合处置率为状态参量进行建模运算,结合中国13省市区的实际数据带入模型运算,可得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的未来演化状态预测趋势,由模型预测可以发现:我国各省市的电子废弃
5、物回收系统发展良莠不齐,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在未来8年时间里,各省市综合处置率将会出现明显下降,同时正规企业回收率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所以,在提升正规企业回收率的同时也要重视综合处置率的提高,注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产能提高。对不发达地区提高重视程度,建设偏远地区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来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电子废弃物回收系统正规企业回收率与综合处置率的协同作用,推进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关键词:电子废弃物回收,
6、系统演化,序参量,哈肯模型I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recentyears,allkindsof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scomingou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whichspawnedaglobalconsumptionboomofelectronicproducts.Althoughtherearemoreandmoreenterprisesjoiningtherank
7、sofe-wasterecycling,especiallyincreaseinthenumberofthoseirregularsmallworkshops,whichleadstolowrecoveryrateofinformalenterprises,whilethedevelopmentofe-wasterecyclinghasnotimprovedandenhanced.Forthechangeofthissituation,weshouldhaveadeeperunderstandi
8、ngofthemechanismoftheinternalevolutionofe-wasterecyclingsystems;analyze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electronicwasterecyclingsystemssothatitcanprovideareferencefortheeconomicefficiencyandtechnologicalprogress.Inordertoanalysisofsystemevolutionandevolut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