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

ID:34859629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2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京师范大学 张艳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2.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问题。(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文档实用标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

2、美情趣。【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教案概述文档实用标准《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3、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文本内容主要是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和音乐描写上。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整体感知一

4、、课文导入以后人所做关于“高山流水”诗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引出知音话题,进而进入本篇课文。【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同时,文本思想内涵的一面“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与学生课前的预习小成就暗合。二、文体基础知识──“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作品《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

5、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关于“歌行”,明代徐师曾《诗体明辨》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朝胡震亨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文档实用标准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设计思路】该部分,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体有所了解。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来补充。三、创作背景1.诗序及其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

6、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设计思路】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诗序的作用,其中也有些知识点需掌握。此问题可以小组讨论,教师点播补充。2.作者生平,尤重作者被贬的原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文档实用标准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

7、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漂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第三部分设计思路】:诗歌是心声的外化

8、,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读古代诗歌,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所以有必要,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背景。此题从两个角度把握,一是诗序,作为该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作者生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