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ID:34849193

大小:1.79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3-12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_第1页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_第2页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_第3页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_第4页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碚区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耕地普查面积为13251.95万公顷,其中坡耕地占35.09%.困此,对坡耕地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坡耕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工作已较为成熟。本研究是根据国土资源部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的要求而进行的.和以往研究相比.具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较系统化等特点。研究内容主要有坡耕地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坡耕地适宜性的评价和坡耕地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1坡耕地适宜性评价综述早期对土地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著名例子当推道库恰也夫等一批俄国学者,他们在十九世纪后期在俄国的两个省进行了比较系

2、统的土地评价实践,提出了比较科学的土地质量评分评级方法【”11391,为土地评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二十世纪后,并形成了一些正式的工作条例和方法.例如1934年德国的《农业评价条例》[131,1937年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级法【b】等等。这一评价段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土地对于某种单项技术目的适宜性,其眼界显然还比较狭窄,如1903年美国垦殖局试拟的阻发展灌溉为目的的土地评价方法,1934年美国土壤保持局的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土地自}力分类【131。1938年英国的用于土地利用调查的土地分类‘12J【13】【43】等等。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土地评价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这

3、一时期,随着系统论、计算机和航空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迅速进入应用领域,土地评价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日趋走向成熟,土地评价的对象即土地的概念也逐渐明确下来,可以说本阶段是土地评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评价.并开始了跨国范围的评价工作。本阶段早期人们着重于为单项利用服务的土地潜力分类方面的工作,后来又转向为综合利用规划服务的士地适宜性分类,并开始从定量和动态的角度来对土地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鉴于土地潜力分类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遂逐渐为土地适宜性分类所取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是1976年联合国粮

4、农组织(FAO)所拟定的【柚】【41】[421嗍.它是采用纲一级一亚级一单元四级分类结构,首先是根据土地对某种利用类型是否适宜而划分成适宜(s)和不适宜(N)两个纲。这里所说的适宜或者不适宜是针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途径而言的,因此这两个概念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所谓适宜就是指土地按照考虑的用途持续利用可望产生足以抵偿投入的收益,而且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不适宜则是指土地不能按照所考虑的用途持续利用。在纲之下根据适宜性程度划分土地适宜性级,如将适宜纲划分成高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和勉强适宜(S3)三级,将不适宜纲划分成当时不适宜(N1)和永久不适宜(N2)两级等等

5、。最后,根据土地在生产特性或经营管理要求的细节差别还可咀再将亚级划分为若干适宜性单元,如将S2e划分为s2e—l、$2e--2等等。适宜性单元一般只在详细尺度的土地规划中才使用,一般的土地适宜性分类只要求划分到适宜性亚级的水平即可。FAO的这一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也是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土地评价系统之一。目前。土地评价在理论上己日趋成熟,各种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相继建立和发展:在技术方面广泛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例如应用计算机进行土地评价的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应用航片和卫片等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等等,与此同时,人们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认识土地

6、目前的质量状况,而是更加重视土地质量状况在未来的利用改良过程中将如何变化,这使得土地评价开始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评价范围也逐渐由农用地扩展到非农用地。我国较系统的土地评价工作始于五十年代的荒地资源考察研究lI刀。这一时期的土地评价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在系统性和理论性等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基本上还是建立在经济判断基础上,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很大.且多为定性分析。,在五十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到了六十年代前期终于形成了两套比较成熟的荒地评价分类系统‘DJ,其中一个系统是由当时盼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于1962年拟定的全国荒地分类系统【3】PI【13】.它采用区一副区一等一级的四

7、级分类系统对全国荒地避行了评价和分类。并用总积分来表示荒地的生产力高低,最后结合社会经济因素来确定荒地的综合利用等级。另外~个系统是中国科学院综考会于1963年提出的土地类一土地亚类一土地等一土地组的四级分类系统,该系6统中的土地类与前一系统的荒区本质上都是属于地域的概念,而不是土地质量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土地类在表达形式上与农作物的熟制挂上了钩,而荒区则是直接借用地域名称。七十年代土地评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引入国外的土地评价方法和系统进行研究性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筹备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土地评价系统,评价的范围也由荒地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