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

ID:34844408

大小:4.88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3-12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_第1页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_第2页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_第3页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_第4页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t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第一章导言1.1文献综述农牧交错带是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农业区逐渐过渡到牧业区的一个农牧过渡带;在该区域,农业和牧业作为两种主要的生产经营类型共存。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实质是,农业和牧业两个区域生态系统相互过渡过程中,系统主体行为和结构特征发生“突发转换”的空间域(程序,1999),因而具有独特的,由农牧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决定的一系列特征(李博,199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虽然具有生态学、地理学等方面“过渡带一的若干属性,但却显著不具

2、备典型群落过渡带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这里的物种多样性不但不很丰富,而且相当贫乏;生态系统类型渐变和交织远明显于突变等。一方面,植被景观处于森林一草原一荒漠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经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在地理区位上,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是一条生态屏障,起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作用。1953年赵松乔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西北部进行野外观察和调查访问,并系统的研究了当地的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生产等,是我国对农牧交错带进行研究的最早报道。随后,从70年代末直到现在,农牧交错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角度和研究方向也逐渐拓

3、宽,涉及到社会经济、历史、地质、生态、生态环境退化机制及治理对策等。在我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地理空间区域,而在其它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中南非一些国家,普遍做法是在半干旱地带实行草地畜牧业,对于年降水量再少一些(如<350mm)的地区,则多采取移民或弃荒;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时显的农牧并存的大片“农牧交错带"(程序,2002)。迄今为止,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带一直以旱作(雨养)农业为主,在反复的开垦.撩荒过程中,原来的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最终多形成严重退化的次生草地,畜牧业不发达,带来的是严重的经济

4、落后状态和生态环境问题。当今,农牧交错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协调统一。结合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条件构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合理地利用资源,在维持生态环境条第一章导言件优良的前提下,提高农牧交错带的生产力水平,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是当前农牧交错带研究的重点之一。1.1.1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农牧交错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方修琦(1999)从农业气候资源满足程度,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原因予以解释,认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曾经是发达的原始农业区,而非中原农业文化向北扩张到

5、北方游牧文化地区的结果。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原始农业文化衰落,而牧业文化兴起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此过程导致了以半农半牧,时农时牧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考古学证据表明,史前原始农业最早兴起于cal.8000~7000aBP,在此后至eal.4300aBP期间出现数次文化间断现象,但文化类型均以定居农业文化为主,兼营狩猎,其晚期农业文化已经十分发达(田广金,1993:张兰生等,1997)。从eal.4300~4500aBP前后开始,我国北方地区的原始农业文化普遍衰落,牧业文化兴起,发生了农业文化向牧

6、业文化或农牧文化转变的过程(方修琦,1999:张兰生等,1997)。历史上农牧交错带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彼此消长,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事实上,这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气候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制约性为基础。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赵艳霞等,2001)。自秦、汉、唐代开始“屯田戍边以便民为",历经明、清大规模的军(屯)垦,以及东汉、晋、五代、宋辽、西夏时期游牧民族的南下,农耕与游牧相替消长,逐渐形成犬牙交错格局。这种反复拉锯式发展的历史之久长,交错带不断位移和延伸后的宽度,在

7、世界上是少有的,成为一种独特的农业地理景观。1.1.2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及范围赵松乔(1953)在国内首次提出农牧交错带概念,当时的提法是“农业牧业过渡地带一,是指由集约农业地带向北递变为粗放农业区、定牧区、定牧游牧区,以至游牧区。他将其研究考察区内河北省的张北、崇礼、尚义沽源、康保,内蒙古的多伦、正兰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市的大部分地区均视为显著农牧过渡地带。随后,农牧交错带研究逐渐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2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z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一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重视,对于农牧交错

8、带的概念、范围也做了不同的阐述(朱振达等,1980:李世奎等,1988,刘良梧等,1998;王静爱等,1999;赵哈林等,2002)。总的来说,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分布和面积,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它的位置分布已经基本确定(表1)。表1.1不同学者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一览表Table1.1Differentunderstand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