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

ID:55628302

大小:5.63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21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_第1页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_第2页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_第3页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_第4页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 ——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广州市第16中学温月华2012学年下第8周高二地理教研(2013-4-11)一、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定位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______年降水量等值线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______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______为主的牧区。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为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和生态脆弱带。400mm种植业畜牧业108°E112°E37°N40°N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晋陕

2、蒙接壤区二、晋陕蒙接壤区的自然区位特征400mm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黄土高原地形:内蒙古高原水文:外流区水文:内流区植被:温带森林植被:温带草原暖温带半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风力作用为主,地形特征:平坦开阔)(流水作用为主,地形特征:千沟万壑)农业区:种植业农业区:畜牧业南粮北牧农业敏感带、生态脆弱带。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三、晋陕蒙接壤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人口增加北部牧区:南部农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土地盐碱化植被遭破坏,夏季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本质:如何解决???浪

3、费水资源(漫灌)粮食需求量大农业敏感带、生态脆弱带。请四人小组讨论~人地矛盾增产措施直接后果生态破坏草场载畜量增加(过度放牧)耕地面积扩大(过度开垦)土地退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合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减少沙化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退耕还林,建设南部水土保持林;南部打坝淤地等水土工程发展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合理排灌,减少土地盐碱化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四

4、、晋陕蒙接壤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五、典型例题图示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15~16题。15、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16、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南方农牧交错带南海诸岛AB五、典型例题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5、、。(2分)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1分)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ACD五、典型例题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沙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题。材料一: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材料二:1990~2010年榆林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3)试分析1998年以前榆林地区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6、。(8分)2012学年下第8周高二地理教研(2013-4-11)(3)试分析1998年以前榆林地区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人地矛盾:①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等压力不断增大;②毁林开荒,过度开垦;③开垦草原,过度放牧;④本地区地处气候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⑤人地关系紧张,人口——粮食等——环境呈现恶性循环。生态环境问题:①北部荒漠化,②南部严重水土流失。六、课堂总结2、晋陕蒙接壤区自然区位特征3、晋陕蒙接壤区农业发展状况4、晋陕蒙接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牧交错带区域定

7、位农业敏感带、生态脆弱带人口增长南粮北牧恶性循环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水文:内流区——外流区植被:温带森林——温带草原过渡带5、农牧交错带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