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

ID:34782038

大小:75.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_第1页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_第2页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_第3页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_第4页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与死——《野草》与《十夜梦》比较之一陈占彪(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0043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2005年[0月摘要:“爱与死”是鲁迅的《野草》与夏目漱石的《十夜梦》的一个共同主题。然而,“爱与死”之于鲁迅和夏目漱石来说又是有所区别的,处于道德困境中的鲁迅是用”死”的砖石来建造“爱”的巴别塔,即“向死而爱”,这其中伴随着一种浓重的焦灼不安和痛苦不堪;而处于“幻影之盾”中的夏目漱石是用“死”的炭火来锻炼“爱”的真金,即“因死见爱”,这其中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寂寞无奈和悲哀无助。另外,鲁迅与夏目漱石又都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来反对一种虚假的爱与死。关键词:《野草》;《十

2、夜梦》;爱与死作者简介:陈占彪(1976—)男,陕西韩城人,《社会科学报》编辑,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爱是生命的本能,死是生命的极限,当这两者被联系在一起叙述时,往往最能显示出一种酷烈的情感体验,“爱与死”是《野草》和《十夜梦》的一个共同主题。然而,“爱与死”之于鲁迅和夏目漱石来说又是有所区别的,处于道德困境中的鲁迅是用“死”的砖石来建造“爱”的巴别塔,即“向死而爱”,这其中伴随着一种浓重的焦灼不安和痛苦不堪;处于“幻影之盾”中的夏目漱石是用“死”的炭火来锻炼“爱”的真金,即“因死见爱”,这其中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寂寞无奈和悲哀无助"另外,他们又都反对一种虚假的“爱与死”。《野草》

3、:向死而爱“爱与结婚,确亦天下大事。”[1]这个“天下大事”对鲁迅来说可谓是一种精神煎熬,鲁迅与朱安的不幸婚姻是鲁迅的爱情灾难,鲁迅一方面声称“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2]一方面又对好友许寿裳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他一方面号召“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帐勾消的时候。”[3]一方面又“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4]痛苦与无奈、决绝与责任都缠绕纠结在鲁迅的内心深处。

4、这种在情感上的矛盾心理鲁迅多次有着明确的透露和表述,但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他对《野草》中的八篇散文诗作过的一个说明中,除过《腊叶》含糊地提及外,他并没有披沥《野草》中哪些篇目与自己的这一内心隐秘有关,而这,也许又是鲁迅所不便明说的一个原因之所在吧,其实,这种“情爱和道德责任之间的情感两难”[5]困境在《野草》的写作中也时有体现。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我不愿意!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影的告别》—“影的告别”这一意象注定是一个西绪福斯式无望的反抗,其前提是“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但问题在于“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

5、我消失”。鲁迅散文诗背后隐秘的心理背景除非他自己真实告白,后人只能从其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略猜一二,这自然将带来文本的多义性"如果将《影的告别》理解成作者对无爱的婚姻的一种既不心甘又十分为难的心理写照的话,也许文章的意思比较连贯,也较易理解。在鲁迅的笔下的世界里,爱最终体现为无爱,婚姻成为无爱之爱的外在维系,在这么一个外在的和内在的禁锢下,他将永远处于一个“影的告别”的心理状态。“影”是以“死”对这种“无爱之爱”作出挣扎和反抗的,或者说,它是以“死”来结束由此带来的烦腻和痛苦的。“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他“不能责

6、备异性”,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鲁迅来说,自我的灭亡看来成为必然的事了,并以自我的灭亡来解决情爱与道德的对峙这一精神困境。这里,自我灭亡是对“无爱”的摆脱,同时,也意味着对“爱”的一种追求。同《影的告别》一样,意象奇丽、想象丰富的《死火》同样是鲁迅留给读者的难题,当1925年4月23日鲁迅写好这篇文章时,他与许广平自3月11日第一次通信始,在四十多天里,他们共计已有十五封信的交往了。哈哈!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死的火焰,现在先得到了你了!(《死火》)如果说《

7、影的告别》是作者处于情感与道德两难境地时不得不以一种自我牺牲的选择来摆脱的话,那么,《死火》则是传达了“我”想得到,但在颇费周折后,最终还是被我得到的一种满足心态。这时,“我”与“死火”各各进行了一番反复不定的内心争斗,“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记得燃烧。”于是他们不再是犹豫!彷徨,代替的是一种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行动,“他忽而跃起,如红慧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外。”爱似乎眼看得到了完满的结局,然而,这时,“有大石车突然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