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

ID:34780546

大小:123.5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0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_第1页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_第2页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_第3页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_第4页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串讲笔记(2010年8月北大版)第一章绪论1.消费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力活动。目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表现为:①决策活动的数量及其难度②许多变量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总结:消费行为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的心理历程。3.消费者扮演不同角色:①倡导者:提议购买某一商品或劳务的人②决策者:确定尚待满足的需要和授权别人去购买有关物品的人③影响者:通过言语或活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和使用产品或劳务设施的人④购买者:实际从事购买活动

2、的人(买主)⑤使用者:直接消费或使用所购物品的人4.消费心理学相关学科: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经济学④文化人类学5.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特性,且还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观念和爱好等心理特点。6.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意义:①指导设计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②有效地指导市场策略;③为政府部门指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学资料;④促进对外贸易服务;⑤有助于识别一些容易上当受骗的销售手段。7.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问卷法④投射测验法(a.角色扮演法b.联想法c.造句法d.示意图法)⑤实验法8.*用

3、速溶咖啡的例子说明消费者行为研究中为何要用投射测验法。第一章消费者的知觉1.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选择性: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三个:知觉的超负荷、选择的感受性、知觉防御。知觉的超负荷:指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受到心理上的排斥。选择的感受性或知觉的警戒:是指个体对自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刺激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知觉防御:指个体对恐惧或者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②知觉的解释:指从来自刺激的感觉中推出刺激的意义。可细分为组织、分类和推论三个过程。2.知觉的组

4、织,有以下原则(选择、填空):①图形-背景原则②接近性原则③相似性原则④封闭性原则⑤连续性原则3.美国食品公司牛奶巧克力23年内价格变动3次,重量却变动了14次,消费者未察觉(运用了“差别阈限”的功能)。4.风险:是对后果无法作确定预测的任何行动,它由不确定性和后果两部分构成。不确定性:消费者不知购买结果(是否满意)的主观知觉。后果:购买和使用后可能的得失。5.消费者面临的风险类型:①资金②功能③社会④心理⑤身体6.采取某些办法可以尽量减小购买可能带来的风险:①搜寻信息②购买前深思熟虑③建立消费者对商标的信赖在上述减少风险的三种行动中,开始阶

5、段是以积极探索信息和在决定购买前的慎重考虑为最重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趋向以对商标的信赖为重。第一章消费者的学习1.学习的要素:①动机②体验③强化④重复2.泛化:当学习对某个刺激作特定的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引起,也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这叫泛化(即从原有的刺激泛延到类似刺激)。3.分化: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4.学习率曲线(P55)5.儿童广告的特点:①突出形象、避免抽象②画面要活跃、明快、有一定速度③适用暗示和从众效应诱导儿童接受广告中的劝说、思想第二章需要、动机、卷入及其市场策略1.需要:对缺乏的事物产生的欲望

6、和要求2.消费者的需要特征:①多元性:需求是多方面的②主导性:在多元的需要中有优势的需要③动态性:需要随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变化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爱和归属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4.卷入:消费者对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5.卷入的特性:①强度:高——低②方向性:活动指向的目标③久暂性:卷入状态的延续时间的长短1.卷入程度对应不同策略:①卷入程度低:应从感情诉求打动观众,运用“难题——解决”策略。需要比较强的广告表现力,适用媒介——电视广告;②卷入程度高:应从理性诉求打动观

7、众,应把理性与情感诉求结合,适用媒介——印刷广告。第一章态度及其市场策略1.态度:是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习得的反应倾向性。意见本身就是态度的表现。2.态度的性质:①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习得②态度必有对象③态度有其方向、强度和信任度④态度有其稳定性⑤态度有一定的结构(由认知、感情和行为倾向性三个因素组成)3.态度的功能:①调节的功能②自我防卫的功能(以消极态度对待明知不可得的事物,避免精神上的困扰)③价值表现功能(把价值观转换为更易表现的实在的东西)④知识功能4.态度的改变(P95)①性质上的变化(前后态度不一致)②程度

8、上的变化(前后态度一致)5.态度变化的理论①调协理论(正与负的综合,趋向中间值)原有态度离中性态度越近,态度越容易变化。态度越极端,变化越难。②平衡理论(P97)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