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

ID:34778740

大小:333.6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10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_第1页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_第2页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_第3页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_第4页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稿基本知识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讲绪论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⑴何谓汉语史?所谓汉语,是指汉族人民所说的语言.而汉族是由汉朝得名.汉语、汉族都是汉代以后才有的名称.汉语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六朝<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虽未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汉语史,即汉语发展史的简称.⑵汉语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即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一般内部规律和特殊内部规律。即指针对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比如,语言各个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快,就是语言的一般规

2、律之一。特殊内部规律是指一定的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⑶汉语史的研究意义:研究汉语史,首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研究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研究汉语史对于普通话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二、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公元前3世纪)——东晋末(5世纪)代表作品是汉代的《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尔雅》《尔雅》是中国最古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词

3、义的专书。关于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三国魏人张揖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汉代郑玄认为是孔子门人,欧阳修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郭沫若认为“《尔雅》虽号称周公所作,然实秦汉之际之所纂集,其中且多秦汉人语。”何九盈认为战国末年齐鲁一带的儒生所作.《尔雅》的成书年代也存在西周初、战国末年、西汉等不同说法.王力先生认为应在西汉。《尔雅》按意义分类,全书十九章,每章篇名都是用“释×”表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这十九篇中,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方法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而用一

4、个单词来解释.例如《释诂》第一条是:”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例如《释亲》:“父为考,母为妣。”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宋代邢邴的《尔雅疏》(十三经注疏之一)流传至今.模仿《尔雅》的书很多,形成“雅学”。最早的是三国魏人张揖的《广雅》,书名是“尔雅的扩大”的意思。《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成都人扬雄作,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专书。《方言》也是按照意义排列,但是不像《尔雅》的分类那样系统,也没有“释×”的篇名。内容包括古语、今方言(汉代方言)和共同语(通语、凡语)。注明方言词

5、的来源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例如《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卷1)受《方言》影响的著作,现存而且常见的有清杭世骏的《续方言》三卷,是从古书中搜寻材料来补充《方言》的,钱大昕《恒言录》六卷、郝懿行《证俗文》十九卷等,主要是从古籍中收集材料以印证当代俗语,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字书,也是第一部按字的偏旁编排的字典。这部书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汉语字典的命运,因为后代的字典基本上都是继承说文的。全书收9353个单字,1163个重文(异

6、体字),归入540个部首进行解释。唐宋以来,《说文》是研究中国文字的主要参考书。《释名》东汉刘熙著,27篇。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分类略同《尔雅》也采用“释×”或“释××”的篇名,后人有的称之为《逸雅》。刘熙认为语音和语义有必然的联系,从语音可以探寻语义的来源。例如: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苦,吐也,人所吐也。火,亦言毁也。物入其中皆毁也。可见,“声训”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作解释的一种释义方法。词义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诗经》的毛传、郑笺,《尚书》孔安国传、《三礼》郑玄注、《左传》杜预注、《论语》何晏注、《孟子》赵歧注、《国语》韦昭注、《公羊传》何休注、《谷梁传》范宁注

7、、《尔雅》郭璞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宋朱熹《诗集传》、《四书集注》等等。近人的词义研究专著重要的有张相《诗词曲语辞语汇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5世纪)——明末(17世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原本已经不存在.现在通行的是宋真宗时陈彭年、丘雍奉命重修的《大宋重修广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