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77496
大小:78.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0
《榆林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榆林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通知榆政发〔2012〕6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榆林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已经2012年8月16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榆林市人民政府2012年8月21日榆林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陕西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2、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掌握、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第三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第四条—9—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是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县区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第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
3、日常工作。市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公室为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市直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协助开展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具体承办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事宜,维护和更新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二)受理和处理向本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三)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四)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五)履行本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
4、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政府信息公开事宜提出咨询。第六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七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按照“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依法进行保密审查,确定不予公开的,应当注明理由。行政机关在草拟公文的同时,应当审查并明确该公文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者不予公开。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
5、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第八条—9—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第九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6、、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十条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联席会议半年召开1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第二章公开的范围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
7、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第十二条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二)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规划及执行情况;(三)年度统计信息、季度统计信息、月度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9—(五)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目录和限额标准、公开招标公告,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六)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公开招投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事
8、业项目的立项、投入、验收等情况;(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八)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设定的依据、数量及调整情况,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十)影响公共安全的疫情、灾情、食品安全、治安或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