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72200
大小:62.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教得有效源于学得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得有效源于学得快乐西闫一中李江爱高效课堂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老师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压力和探究的乐趣。学生和教师都亲身感受到教学的巨大变化,而形式的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其宗旨,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提高效率,即教师要教得有效。老师教得有效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涉及到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而教学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整个流程各环节良性循环的综合作用。理解为单单是40分钟的高效率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际,有这样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一让老师亲近学生,让学生喜爱老师。不管课堂如何改革,总是朝着以人为本
2、的方面发展。教育者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被教育者的人的属性。卢梭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千百年的成功教育都无一例外的注重了受教育者的思想才取得成功的。像海伦凯勒这样的盲孩子都能经过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足以让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圣人言“亲其师信其道。”今天中学生的时代特点更加鲜明,他们有独立思想,崇尚个性张扬,敢质疑老师,不迷信权威等的特点。而要让课堂乐学就必须舍得花功夫在课下。良师的前提是益友。更要把握这个朋友的尺度,亲近而不失态、严肃而不生分、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恰如其分的师生正常感情。即佩服
3、在前,敬爱有加,愿意亲近你,更愿意在你面前有出色的表现。这就要求老师要常这样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换位思考能帮助人更容易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工作方式会更易被对方接受。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反对某人的态度却导致不接受他的言论。和学生相处同样是一门艺术,要点就是热爱学生。但不能像母鸡那样爱孩子,要会爱,你的爱能被他们感受到,并且满怀感激的接受这种伟大的师爱,进而产生巨大的内心动力,去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学习。二让知识系统起来,让传授巧妙起来很多教师认为,课改就是将学生分几个小组,然后课堂放手让学生们讨论,课堂气氛活
4、跃了,课改目的就达到了。课堂中的“放”,意在打破教师的过渡控制。改变教学过程中始终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封闭和局,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开放是解放学生心智,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前提。但是,“放”绝不意味着一种无目的、无限制、无方向的“彻底解放”,恰恰相反,课堂的“放”是为了凝成一种心的课堂秩序和课堂生态,从而真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和智慧共享。可见,“放”需要有向,有度,有序的。同时,课堂要有张有弛,“收”是“聚拢”之意,“收”是一种导引,保证学生的思考与理解不偏离教材意涵且正确的价值倾向;“收”是一种“提升”,
5、老师应当在充分倾听的情况下,整合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并将其提升到一种更高的水平。可见课堂中的“开放”的“回收”,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智慧挑战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是课堂的有效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操作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和前面的传授有所重合,但为了强调重要性,我单独罗列出来。说到底,高效的课堂就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自发学习,在课堂上找到自我成功的感觉。这就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的发挥。把课堂的主人多大程度的交给学生,你的课堂就有多大程度的高效
6、。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一直使我耗神费力的地方就是如何设计并组织好课堂活动。为知识的有趣传授找到一个最有效的载体——就是灵活多样的语文活动。这就要求在备课中树立“大语文观”,把教材当例子,在生活找到语文的广阔天地,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要了解作家文学常识,可以设计“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我是小秘书”等活动,特意挑选B类学生,课下提前搜集资料,老师协助,把任务大胆的交给他。很多课文都适合编排课本剧,让同学分组承担一个情景场面,既锻炼能力又加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要不怕麻烦的组织实施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活动
7、,大胆引领学生深入进行社会实践,进而书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申请书等语文应用文练习。“赛诗会”、“小小主持人”、“走进名著”等各种活动的开展,也能在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高效掌握语文基础知识。除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外,更要重视课堂活动的展开。有人说“教学是三分教七分管”,我认为极有道理。在班级中和所教学生之间形成默契训练有素,培养各种学习习惯,达到老师不言,学生就通晓的程度。尤其是学习小组的组建,分工,秩序等要建立一整套的长效考核机制。像“记录员,回答员,评价员,组织者”等在组内的分工协作,开始启用擅长的同学来担任,时
8、间一长就可以轮流担任,共享锻炼机会。充分发挥组内的小老师,取得“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情,严格实施分层布置,区别对待,力求达到学生和作业的最佳结合,从而真正因材施教。不至于布置的作业和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很大的隔层,追求学有余力,正好调动“蹦起来摘桃子的”兴趣。早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