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ID:34769797

大小:1.30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10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材料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钩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

2、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至今。——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精益求精、注重实践、敬业专注。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

3、流。2.材料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地,北方饮者较少。8世纪初,饮茶风气开始在北方蔓延,“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启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全唐诗》中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达150余人次。安史之乱,陆羽流落江南,潜心研究茶事,阖门著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经》是世

4、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影响历代的茶人纷纷效仿创作茶书。1191年,《茶经》传到日本,使茶学在日本广泛传播,目前,《茶经》已经译成日、英、韩、德等多种文字。——摘编自《中国唐代茶文化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茶经》的影响。【答案】(1)背景:唐代大一统与民族融合有利于饮茶风气的传播;制茶业的兴盛;文人对饮茶的推崇;儒家思想的影响;江南经济的繁荣;安史之乱之后,江南较为安定。(2)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茶学的发展,为后

5、世茶文化提供了典范;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向外传播。3.材料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政治家。他对宋代官场之弊有深刻认识,疾呼当政者必须以法令严惩贪赃枉法、蠹政害民的种种行为;包拯所处的仁宗时代,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他提出了旨在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的对策与改革方案。在对待农工商关系的问题上,包拯突破了前人强本抑末的儒家传统观念,在重农的同时,主张发展工商业;包拯主张对科举的改革实行弥封誉录考校举人之法。包拯在朝廷为官刚正不阿,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

6、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包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提出的改革建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答案】(1)建议:以法治吏;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农商并重;改革科举。(2)原因:忠君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以法令严惩贪赃枉法”“节财节用、轻徭薄赋、减轻民众负担”“在重农

7、的同时,主张发展工商业”“对科举的改革”“为官刚正不阿”等进行概括即可。(2)可以从包拯的改革措施及本身的个人品质进行分析。4.材料(明太祖)谕群臣曰:“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后嗣止颁(律)与《大诰》,不许用黥刺、剕、劓、阉割之刑。臣下敢以请者,呈重典。”又曰:“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应政,事专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皇亲帷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听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明史·太祖本纪》(1)根据材料并结

8、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的治国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太祖这些措施的影响。【答案】(1)措施:废除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大力整顿吏治,乱世用重刑,和平年代颁布法律废除黥刺、剕、劓、阉割之刑,不能擅自逮捕皇族。(2)影响:有利于保护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5.材料顾炎武一生治学的方向可以用“经世致用”来概括。基于这种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