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67593
大小:61.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愤怒的语言大师王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愤怒的语言大师--王朔王朔对待自己的语言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将痞子语言合法化,使汉语言多了不幸,"在汉语屡遭强暴的躯体上,又狠狠下了一手"的批评非常坦然:"先有语言后有语法,秦朝说的是潮州话。宋朝说的是河南话,汉语本来就是浪荡女子,纯洁早就死了。"骂别人是痞子,就像共公汽车上被挤了一下的女孩却自做多情地回头骂人一句"流氓",他以为他是谁。痞子一词是地主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污蔑,革命成功就在于打倒了某些人的优越感。 侃诚然是王朔的特色,但不是全部,侃爷之所以能侃得云山雾罩,能侃得让听者如醉如痴,还得讲求语言的幽默性。 的确,幽默是王朔小说语言的一大
2、特色,那些看王朔的人,面部表情一般都活泼欢快,咯咯乐也说不定,但是眉头紧锁,独自伤心的人少见,即便是写挺悲伤的主题,王朔也偶尔露峥嵘,争取让你乐上一两回,给你留下一个"嬉皮笑脸"的印象,虽然事后有人咂嘴:是这么回事儿。 中国人活得够累的啦,一天到晚上班逗心眼不说,下班老婆孩子一大堆,烦心事不请自来。没结婚的都挖空心思赚点钱花,谁还有心思回家再抱一本"特深沉"去琢磨呢!俗人么,都希望活得能轻松自如,偶尔来点深刻那是锦上添花,为谈恋爱弄外遇作点准备。 可稍有点层次的人就无法满足那些言情武侠之类,假得溢于言表的东西,王朔那种娓娓道来的真里有假、假中又
3、有真的神侃正好填补了这项国内空白,这可能也是他玩得这么火的原因之一吧。 但王朔是怎么做到一划拉倒一大片的效果的呢?那些让人上瘾的、可卡因般的幽默从何而来? 较为普通的幽默,是驴唇不对马嘴式,极不和谐的搭配造成的一种逻辑的混乱,由此产生出幽默性。 "忧国忧民难写,"于现说:"哥儿们写了七篇'正气歌',看着都跟骂人似的。" 忧国忧民是国家领导人、有识之士的专利,于现这种人也跑去忧国忧民,这就有点像是扎堆瞧热闹一样了,而且还一连气跟母鸡下蛋似的一下就来七篇"正气歌",于观这人的浅俗和不正经一下就历历在目,包袱到最后抖出来,跟骂人似的——完了,把老
4、祖宗优秀遗产弄成市井之辈大放厥词了。 "没办法。"我拆了一对"么鸡","谁让咱跟了共产党这么多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呢。" "这个捧人吧,起源于劳动……" 更是不对头了,捧人是一种肉麻谄媚的无耻行为,怎么能和造就了人的劳动拉扯上。 就是这样,看起来十分突兀,可随之而来的就是难忍的笑意——王朔喜欢把生活中最严肃、最虔诚地加以对待的东西,与无聊、最渺小和相当粗俗相当莫明其妙的话拉上钩,让人看了先是觉得不伦不类,不是味,稍一琢磨(压根有的就不用想)便为一种奇特的荒谬感所打动,不禁开怀大笑。 其实,王朔的这些语言不单单是玩俏皮,要是那样的话,它就和
5、庸俗相声中屡见不鲜的逗嘴皮子混同一谈了。能够打动人的语言都是让人们觉得可笑,也只有在可笑之外还有些余味,才称得上幽默。 中国人是很严肃的,长幼尊卑,秩序特重要。不信你到哪个会场上瞧瞧去。无论是大会堂、工作单位还是社会各方面,大家都正正板板地搞精神文明建设,乱说乱笑,不分场合不是中国人的性格。而王朔的幽默俏皮,它把什么严肃的玩艺都抹上一层不类的油光,不知什么时候就把大家脑子里是紧绷的那根弦给"荒诞"一下,一乐,得,轻松了不少。 再进了一个层次,那就是这种幽默具有特鲜明的讽刺性: "捧人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 "……捧人是社会的需要,时代呼唤捧
6、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话,让人看了特别舒服,因为它把社会上虚伪、空泛、教条的东西损得太解气了,什么"源远流长"、"起源于劳动"、"社会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这些东西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可实际上,都是些空话、套话,半点问题也不解决。这本是每个人心目里都清楚的,被稍微点一下,可笑之处就来了。 王朔除了幽默,俏皮之外、有时也来点平淡、激情,让人感到平淡后的无奈及激情中的张扬,在这种活泼泼的语言攻势下,大部分读者都被这位"侃爷"给侃晕了。痞子文学和文学痞子 王朔本人并不在乎别人对他怎么评论,甚至别人骂他,他也很高兴。有时拿那些批
7、评家没办法,你刚准备骂他油滑,他说他是《顽主》,你再骂他是流氓时,他会说《我是流氓我怕谁》,看着批评家的一脸无辜模样,他还可能会奉劝一句《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当你气急败坏骂他"龟儿子"时,他会心平气和地告诉你《我是你爸爸》。这就是众多人眼中的"痞子王朔",而王朔小说被冠之痞子文学。但那些王朔文学的爱好者则并没有王朔那么坦然,他们明知不愿意让自己去当痞子文学的读者,而更愿意将王朔文学称为平民文学是相对于"精英文学"、"贵族文学"的粗略划分,从语言特色、故事内容、人物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更面向民间和大众。 王朔出生于平民家庭,没有什么
8、显赫的背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为生存而奋斗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熟悉与认同以及对所谓的知识分子的伪崇高的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