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ID:34765015

大小:83.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得分:等级校级领导审核签字:得分:等级中层领导审核签字:得分:等级备课组长审核签字: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1时)(新课)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上主备人:李凤使用班级:组别组号:使用时间:十月上旬【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等词语。2、了解丁肇中及其背景。3,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等词语。2、了解丁肇中。【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丁肇中(zhào)彷徨(cuò)不知所措(pánɡ)华裔(yì)论语(lún)儒家(rú)

2、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正心:端正心思。齐家:整齐家政。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着急。【合作探究】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清课文层次。【精讲点评】一、导入:2004年度的各项诺贝尔奖已经陆续评出,获奖者中依然没有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迄今,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中国科学家总是与它无缘?诺贝尔奖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

3、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解读重点字词。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

4、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做教授。2、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5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三、细读课文,初步感悟,提出问题。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讨论并归

5、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当堂验收】1.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研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6、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2.下列句子是单句的一项是[ A]A.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B.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C.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弥补、拓展与提升】名人名言: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课堂总结】本课时在掌握字词

7、、了解作者的前提上,重点以梳理文章结构为主,把握文章的。【课后巩固】完成练习册“积累运用”部分。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2时)(新课)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上主备人:李凤【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3.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重点、难点】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自主学习】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5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合作探究】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