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59476
大小:77.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随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文人的软弱性——读《记念刘和珍君》有感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后,心中也曾为段祺瑞执政府外恭内倨的丑恶行径愤慨不已,但更多的则是认为刘和珍等人死得不值。我觉得,刘和珍等人的做法固然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但更值得引人深思的,是她身上的那份软弱——那份属于中国文人的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每每提及中国古代的文人,大致有两种形象,一是寒窗前苦读多年长袍马褂香囊伴身开口“小生”闭口“子曰”的学子,另一种是锦袍玉带乌纱束顶开口“微臣”闭口“万岁”的文官。这两种典型的、囊括中国古代文人类型十之八九的文人,代表的软弱性于奴性心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古籍记载
2、,魏文帝曹丕当政时期,有次宴请太傅钟繇一家,当钟繇的大儿子钟毓向曹丕请安时,汗出如浆。曹丕问之,答曰:“陛下龙威,余战战兢兢,汗如雨下。”而当小儿子钟会拜见曹丕时,不见汗渍,曹丕又问之。答曰:“陛下龙威,余战栗不胜,汗不敢出。”其中固然可以看出钟氏兄弟的临机应变,但当时仅为孩童的他们二人,尚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的奴性,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中国向来信奉的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这种目标追求导致了中国文人的大多数仅仅只会吟诗作赋一门学问,生活技能缺乏,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因此更加依赖于皇帝的赏识。因为只有皇上赏识了,他们
3、的社会地位才能提高,才能令肩扛手提均否、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他们有口饭吃。因此,每个掌权者的周围总有一群伺机出击,随时准备行溜须拍马之事,顺杆而上的夫子们。而中国近代文人们,虽不似古代文人那般迂腐,大喊什么“皇恩浩荡”,可由于长时间封建社会的影响,“服从”仿佛已经烙印到了他们的骨子里,政府哪怕再不作为,他们也固执地将“宝”押在上面,刘和珍便是如此,杨德群也不例外。与其说这是天真和不谙世事,不如说这是一种社会经验和做事有效手段的匮乏,一腔热血,却只能徒添亡魂,只有游行的勇气,却无做事的磅礴大气,这样的人,可叹可敬却不值得颂扬,莽撞不是勇敢,只是一种病态的软
4、弱。真正的猛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古代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的意气,何等的勇毅,逆时代洪流而上;现代的鲁迅“众人医体吾医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抒怀于笔,唤醒多少华夏儿女?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人,这才配称中国文人。和珍为国而死,死得光荣,但死亡并不代表着不软弱,懂得自己要什么,明白他人要什么,并为此付出全部的努力,才能无所缺憾。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经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壮丽的事业—
5、—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勇者,坚强,如是而已。她,不应陨落——读《记念刘和珍君》有感我反复的思考:这样写妥不妥,负不负责任,是不是凭良心。因为在面对这样一位为民族存亡而奔走呐喊壮烈牺牲的伟人时,没有一丁点儿评论资格的我,却要提出这样一个带点不承认意味的观点,所以在这里向所有的看客谢罪了,免得你们看完了不高兴做出什么事。别的不说了:她,不应陨落!87年前“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政府无任何行动,这已经表明了这是个软弱且无能的政府,便不应给予其能因为请愿而站起来维护国人与民族的主权的希冀。可当时就算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想起来为民族做点什么,身为女师大的
6、学生会主席更应该做点什么。而刘和珍仅想到了请愿,或是想到了其他而最后却选择了请愿,并没有“这样软弱的政府不被国人推翻就被外敌推翻或成为其傀儡”的思觉。母鸡向欺软怕硬的狐狸请愿保护自己免受黄鼠狼的侵犯,其结果我不多说。一次成功的斗争是以科学而明确的思想做基础,拥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为基本条件,以及科学的决策谋划与强大的力量的后盾为关键的。然而这次徒手请愿只能说占有了较明确的思想,在当时明知社会混乱政府完全可能无视道德法律的条件下徒手到“政府大楼”请愿,这点未考虑是不可能否认的。有人会说这是“民族大义”,用不着时间考虑,有人也会拿闻一多先生来类比刘和珍君,那
7、么我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闻一多先生是不同于刘和珍君的,在“警报迭起”,他已知晓将被特务杀害的前提下,依然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最前面呼号,此乃“民族大义”“民族之气节”也。至于之后的惨案,也不影响闻一多的伟人形象。而刘和珍君对于这次请愿的结果并未知晓,好像羔羊前往宰杀之地,不同于“民族气节”,是无谓的。“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在我看来这仅是鲁迅先生悲愤的,在很理智的情况下写下的可能会鼓舞斗志的话。“苟活者”们看到刘和珍君的血真的会看见希望吗?当一个人听到“某某在某地闹事被枪杀”之类的话后,他还敢去效仿吗?当然我所指的是包括我自己在
8、内的庸人、“苟活者”,当看到一次“起义”失败后,庸人们除了可能坠入一步步的绝望的境地外,是无法从刘和珍君的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