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52582
大小:64.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四步走深度阅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因为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各项素养的形成,关系到他们各项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历,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有的学生也认为自己长大了,会读书了。但是真的会“读”了吗? 我曾经教授过一篇阅读文,对其中的一个细节一直记忆犹新。文中有这么一个题目:母亲的胳膊受伤了,鲜血已经渗透过厚厚的纱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情况?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流了很多血”。其实,只要再推究一下,就会明白,不就是说明“受伤很严重”嘛。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还存在一个“深度”的问题。这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尤为突出。 深度阅读是相
2、对“浅阅读”而言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没有深度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能弥补缺失的人文精神,不能架构传统的价值观念,更不能塑造和培养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规范。那么怎么提高、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呢?我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无为”而始,培养阅读的欲望。 学生是一个自由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们在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不断地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让学生从不爱读到爱读。 农村孩子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习惯不是太好,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耐心看完一篇文章,更
3、谈不上“深入”了。所以我在接到每一个新班级之后,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的沟通,最优化的引导。 在阅读课上,根据事先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书目,以利于激发学生暂时性地兴奋。这时我再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最感兴趣的书目,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到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①他们的感受也许是肤浅的,也许是有失偏颇的,但毕竟是读了,有所认识了。 这个过程看似“无为”,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与气质、冲动等是不同的,经历、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效果肯定参差不齐。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个过程很有必要,这为后面的“有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
4、个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抓住他们最爱的书目,以此为切入点,来激发、培养学生最起码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一时觉得阅读还是不错的。渐渐地,随着“暂时性地兴奋”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就可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二、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自设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阶梯,开发智力的最佳依凭,陶冶情操的重要园地。②教者充分利用好教材,既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披题入文。从题目中去把握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5、”对比着分析,引导学生理清作者在其中的活动、心态,喜怒哀乐的情感等。再如萧乾的《枣核》,赏析时我就抓住末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以此铺开,洞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理解文章的主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就引导学生去抓各段的中心句,这样很容易理解文本,得出问题的答案: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的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还可以把风格类似,内容相通等方面的文本集中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教材分析时巧妙渗透的各种理论、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自然地运用,拓深阅读的深度。 当学生面对一篇
6、新的文本时,我在他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联系赏析教材时的一些方法,自己设问题,自己求答案。“学生的主动提问是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表现。学生有疑而问,由问导思。”③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表达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吸纳别人的思想。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丰富思维。因此我还发动学生进行合作,多问几个“为什么”,使问题的内涵向纵深挺进。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提问中学会概括,把思维向深处引领。这一切都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智慧是灵动的。惟有动态,只有变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的“动”不只是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的热烈,更是师生思维的碰撞,师生思维与文本的碰撞。 三、
7、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戏真做。 角色扮演,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出发,使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冲突,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体验。角色扮演的最大长处是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换位思考,诱发情感的共鸣,甚至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样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很深了。 曾经说过“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我们在学习他的《我与地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