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ID:34752187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资源描述:

《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设计与创新课程类别: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3-16周星期二9-10节授课地点:6F-402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谢黎职称:讲师联系电话:22861122Email:6605249@qq.com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二、课程简介《设计与创新》是公共选修课,旨在通过介绍设计的相关联内容,来提供全方位对设计的认知,并结合创造、创新的理念,

2、扩展学生对于创新的意识提升。课程将结合设计的发展、设计的要素、设计的表现形式、具体的设计案例来诠释设计的价值与美感,并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创造技法的应用,来促进学生提升创新创造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拓宽视野,了解创新的价值及设计的魅力,更好的结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三、课程目标《设计与创新》是公共选修课,旨在通过介绍设计的相关联内容,来提供全方位对设计的认知,并结合创造、创新的理念,扩展学生对于创新的意识提升。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拓宽视野,了解创新的价值及设计的魅力,更

3、好的结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目的是扩充知识面,无其他课程的必然要求。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无2、推荐参考书:《创造学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设计心理学》柳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六、课程进度表周次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求学时1谈谈设计,谈谈创新简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并用设计的实际例子说明设计与创新的重要联系。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2设计的起源于发展介绍设计的起源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3设计的起源于发展介

4、绍设计的萌芽阶段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4设计的起源于发展介绍设计的手工艺阶段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5设计的起源于发展介绍设计的工业革命阶段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6设计要素介绍跟设计有重要关联的要素。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7那些经典设计通过介绍国内外的经典设计,来诠释设计与创意的魅力。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8设计师的故事通过介绍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设计师来看设计与创意及作品。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9设计师的故事通过介绍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设计师来看设计与创意及作品。

5、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0回忆上海世博会的那些经典创意介绍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精彩设计与创意。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1设计国度通过介绍北欧设计,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国度来看设计创意及作品。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2建筑设计与创新介绍当代建筑设计的优秀作品及其创新性。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3家具设计与创新介绍当代家具设计的优秀作品及其创新性。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4生活用品设计与创新介绍生活用品设计中优秀作品及其创新性。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215你我的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结合前期

6、课程中的经典设计例子,介绍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综合分析与应用216我们都会的创造技法结合前期课程中的经典设计例子,介绍创造技法的普遍性及易操作性。综合分析与应用2七、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作业考查。1、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巩固知识。2、作业考查:通过学生进行实际设计项目的完成,突出展示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的应用内容来进行课程考察。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

7、的利用。学生应配合课堂教学,课余时间要多看、多思、多想,多结合实际设计来理解课程内容。2、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为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1小时。3、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坚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按教程认真做练习,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跟进。期末考试采取设计形式,最终以完成一项设计作为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4、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

8、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权重到堂情况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10%课堂讨论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10%课后作业(即单元测试)教师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10%期末考核最终以完成一项设计模型作为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70%期末考试方式设计十、院(系)教学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