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

ID:34742439

大小:70.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白红梅前郭尔罗斯自治县蒙族小学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认知、语言、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因此应特别重视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心理健康的特点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

2、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简单地说,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的一撇一捺,两者缺一不可。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详细地总结,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至少应具备下面的特点:1.智力发展正常,有求知欲;2.情绪稳定乐观,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意志品质健全,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4.行为协调适度,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5.人际关系和谐,懂的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6.人格完整独立。二、目前学前

3、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差、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据有关资料在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情绪方面的表现,如恐

4、惧、焦虑、嫉妒、烦燥、不愿上学、容易生气、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方面的表现,如离群独处、沉默寡言、挫折容忍度低、任性、孤僻、胆怯、自私、自卑、骄傲、少动、多动、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撒谎、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方面的表现,如无疾病的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等。三、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儿童大量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而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儿童自身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一)自身因素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的儿童天生畸形、体

5、质虚弱、智力发育较同龄的孩子稍差、相貌有些缺陷、身体过于肥胖等,这些孩子往往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或者身体有别于其他同龄的孩子而自卑,担心同伴的取笑,不愿意于小伙伴接触,导致这部分儿童产生孤僻、忧郁、沉默、退缩等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些自身因素往往是诱发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二)家庭因素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的儿童整日生活在一个家庭气氛十分紧张的环境中,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父母经常打架、吵闹,有的甚至离异,父母自身品行不端等这些都会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们的健康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留下不良的烙印。当前相当多的儿童是独生子女,他们处于“四二一”模式家庭的

6、核心地位,备受呵护,百般疼爱,生活磨练少,心理承受力差;相当多的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价值,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注意方式方法,训斥、打骂孩子成了家常便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孤寂、压抑、忧郁、逆反的心理。这种种不当的家教方式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心理研究也早已表明,放任型、独断型、粗暴型的家长,其子女会有不同程度的类似于父母的不良人格倾向,在现实中也会表现出行为障碍。这都是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家庭原因。(三)社会因素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当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使社会上一些恶劣的风气不断蔓延,对人格和观念都没

7、有定型的儿童造成严重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不健康的图片、声像、影视传媒在宣传导向上的偏斜,混淆着儿童的视听,造成儿童的盲目模仿,价值观倾斜,道德失范,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这都是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四)环境因素引发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生理性不良刺激有很多,如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照明、空间和噪音等刺激长期作用,会使儿童生理上难以忍受,并影响到情绪和行为。长期高强度的噪音刺激会使儿童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条件反射异常,脑血管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嗜睡、乏力、智力下降等症状;在

8、生活空间小的环境中生活的幼儿侵犯性行为增多,焦虑水平高;室内气温过高,会使儿童头痛、恶心、多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