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与自信”入手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

ID:34736978

大小:5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_第1页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_第2页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_第3页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兴趣与自信”入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兴趣与自信”入手提高学生习作素质安宁市第一小学戴文惠2003.03从“兴趣与自信”入手提高学生习作素质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会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习作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行文干涩、作文模式化等诸多症状,很多学生都在为作文而作文。这是因为: (一)教学中强调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

2、我国中小学阶段写景的题目常是“……游记”,写人的题目一般都是“我的妈妈”、“我的同学”等。再看美国中小学的作文命题:“一次历史事件的原因”、“为五年级学生介绍物质形态的讲解稿和相应的实验设计”……从以上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其作文命题注重社会实践,实用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中美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差异可见一斑。从英国、德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的习作命题也不难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学生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去学习和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重视对学生动脑、动手

3、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种命题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大有益处。我国的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怎样写,很少或忽视了如何把小学生的视野引向身边的生活,引向社会,从生活中得到感受和启发。学生经常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写作的兴奋状态;学生作文兴趣受到了限制,更不用提写作的自信心了。(二)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制约。当前,作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实践中仍不能摆脱“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与我们的考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以命题为主的作

4、文考试(特别是高考)没有根本的转变,从事习作教学的教师们也没有能力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三)对习作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不灵活。  1.教师往往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注重对学生施与正面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实际上,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因此,作文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即使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2.作文评价起点高,评价模式单一。教师常以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学生的习作,这往往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的“

5、低分”使学生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成就感。习作是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在习作中找到自信是关键。一、激发写作兴趣,挖掘主体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一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如受到表扬、张贴、被登载在报刊杂志上、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我的作文进步了、我的作文一向不错、我写作文一定能写好……这样的气势,怎么可能不下决心写好

6、呢?这样的自信,也是老师抬出来!可见,教师鼓励的语言、动作是多么的有用。如我班一名学生,他的写作水平不是很好,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如下:秋之声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可美了!走在田野里,只看见弯弯的小河水哼着“哗哗”的小曲,打着旋涡向前流去。秋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几片树叶落下来,像蝴蝶起舞。一只只小鸟在树枝上“啾啾“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田里的谷子熟了,可以饱饱地吃了。”田里,一片片金黄的谷子熟了,大家正忙着收割。打谷机的“嗡嗡”声,伴随着人们的歌声、互相说笑的“嘻嘻”声,奏出了一曲丰收的赞歌。这篇文章虽

7、说短小,但很有儿童的气息,读后给人满心的喜悦。后来我帮他修改打印,并给报社投稿。虽然一直没有消息,但他从此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都自信起来,每一次的习作也都有了进步。可见,如果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就会以写作为乐趣。(一)体会成功快乐,激发创作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在写作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这种写作的快乐的体验会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摒陈求新,激发兴趣。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

8、枯燥的生活,讨厌老套的习作题目。因此在指导习作时,应特别注重让小学生写他们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和生活。(三)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应的情境,并运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让学生“设身处地,进入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