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31043
大小:66.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中医补水--调治于内而美于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补水—调治于内而美于外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皮肤的光泽濡润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看中医如何补水,真正做到调治于内而美于外。 滋养肌肤必润肺 我们通过健脾而向身体输送了大量水液,及时补充了身体的水分,接下来如何将这些水分输布到全身肌肤呢?清代医家唐宗海称肺为“水之上源”,水液要经肺的宣发作用,如喷泉一般将水液均匀灌溉到人体,才能濡养五脏六腑,全身肌肉,润泽皮肤。若肺的功能失常,失去了输布水液的能力,身体就不能得到正常的濡养滋润啦。 代表药物:罗汉果,杏仁 罗汉果 罗汉果:能清肺润肠。现代研究表明罗汉果还有净化血液中的过氧化脂质的作用,可
2、以改善全身皮肤新陈代谢,以达到补水,美容的效果。 杏仁 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杏仁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这两种物质都非常有助于控制甚至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具有抗氧化功能,滋养肌肤。 食疗小品: 百合罗汉果煲汤:百合30克、罗汉果半个、鸡50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药材洗净稍浸泡,鸡切块,猪瘦肉洗净,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便可。 中药杏仁为苦杏仁,有小毒,平时不宜服用。一般常用为甜杏仁,可以当作零食直接吃,也可调味或制成杏仁露服用,还可以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
3、中。补水不忘先健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旺盛,人体才能有充足的水分,皮肤才有可能得到濡润。脾胃功能失常,津液生化不足,就像水库没有水源,皮肤自然得不到滋养,自然会变得干枯萎黄。所以补水不忘先健脾,只有健脾益气,才能化生津液,通达阳气,才能有充足的津液随阳气散布,为滋润皮肤打下良好的开端。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皮肤的光泽濡润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 虽然医学美容正夯,但中医美白可是传承几千年啦。一白遮百丑是最古老的审美观,以前杨贵妃、慈禧太后疯美白,可不都是靠中医秘方吗?想知道内外兼具的中医美白有多行,跟着医师学几招吧!早上7:0
4、0-11:00点——绿豆豆浆 上午经络走到胃和大肠经,是重要的美容经络,淀粉和丰富蛋白质,有很好的解毒、美白效果,吃完早餐煮一杯绿豆豆浆去上班,上午的排毒都顾到了。食谱:买一人份的豆浆,放进适量玫瑰和绿豆煮到绿豆松软就可能喝。 下午2:00-5:00点——冰糖陈皮醋 下午血压会升高,血里酸性物质增加,肌肤易缺氧、暗沉,这时经络走到肝经,醋加陈皮能放松郁闷的气,还能调理荷尔蒙,有淡斑、化解黑色素的功能。食谱:大瓶工研醋丢入冰糖100g+陈皮50g,免放冰箱酿三周后,每天直接喝一点。 晚上7:00-9:00点——杏仁银耳汤 晚饭之后要解肺火,杏仁是很温
5、润的良药,它还能安定夜间的肌肤细胞,加上银耳,可以补充胶原蛋白,饭后当点心很清淡。食谱:银耳20g+杏仁粉40g+水500c.c,不用加糖煮两分钟就能吃。敏感色素斑比例扩大,中药敷脸解毒因为紫外线长驱直入,加上生活压力,很多女生转变为敏感肌肤的比例正在扩大,10个来看美白门诊的人,有8个是血虚、血热加上光刺激造成的敏感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皮肤很薄看得到泛红血管、整体肤色不均匀),医师建议用中药泥敷脸来解毒、调气,下面两贴分年龄的药方,可以自己去中药店购置哦。 自制中药美白敷脸粉 依下面的药方和用量去抓药,并磨成粉,敷时取适量加水调成泥,一周两次,每次敷15-30分钟
6、。 青春期 出油造成的粉刺痘疤、毛囊发黑,整体肤色花花的。药方:石膏、薏仁、杏仁、蒲公英、黄连(各5g)。 轻熟龄 需要多做保湿工作增加肌肤透明度,还要调理肌肤敏感度。药方:玉竹、杏仁、珍珠粉、白芷、白蔹、茯苓(各5g)。 代表药物:当归、茯苓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衬淤生新之功效。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妇科之要药。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含有挥发油及多种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长期服用当归,能营养皮肤、防止粗糙,可使面部皮肤重现红润色泽。由于当归能够扩张头皮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所以当归还能够防止脱发和白发,促进头发乌黑光泽哦! 茯
7、苓 茯苓:能宁心安神,益脾补肾,渗湿利水,现代研究证明:茯苓含有三萜类、多聚糖类及胆碱、脂肪、卵磷脂、钾、镁等多种元素。不仅显着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同时,还可使细胞组织(包括皮肤、黏膜、毛发等)活性增强,活力增大,处于健康状态,从而使我们的皮肤、毛发显得更加滋润,达到美容的效果。 食疗小品: 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 龟苓膏: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可以止瘙痒,去暗疮、养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