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27466
大小:62.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允执其中”:治国处事高明之奥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允执其中”:治国处事高明之奥秘2013-03-18第16版:党校教育专刊综合文化作者:宋惠昌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767“允执其中”:治国处事高明之奥秘2013-03-18第16版:党校教育专刊综合文化作者:宋惠昌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767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中,是言必称尧舜的。这是因为在儒家的先驱人物看来,尧舜是他们心目中理想政治家的化身,是最完美的政治、道德典范。那么,他们在政治上高明的奥秘何在呢?这就是据《论语》中记载的由尧传给舜、舜又传给禹、禹又诏告天下的一个“政治秘诀”:“允执其中”。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曾以舜为例来具体说明。他极力地称颂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
2、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句话。朱熹对这句话的注释是:“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大小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允执其中”的实质内容,就在于尧、舜、禹等的治国行为中,坚持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面性,不走极端,善于权衡而做到恰到好处。因此,孔子把“允执其中”称之为舜的“大知(即智)”,也就是儒家认为的一种政治大智慧。 一般来说,在处理政治矛盾问题上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以认识的全面性为前提的。当然,在政治实践中这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对这一点,列宁
3、是这样说的,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列宁关于认识的全面性要求的思想,对于处理尖锐复杂的政治矛盾,尤其重要。“中庸”之“中”,“允执其中”的“中”,都是以认识的全面性为基础而形成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并且能为不同方面的人们所接受,因而能够妥善解决矛盾。比如像孔子所说,在治理百姓施用刑罚的过程中,就一定尽力做到“中”的要求,否则,就会“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对人对事的评价,也应当
4、注意这个“中”的要求。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朱熹对这句话的注释是“言不妄发,发必当理”。认识全面,中肯恰当,合情合理,慎重稳妥,作为政治思维方法上的要求,在今天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那么,在政治统治的实践中,帝王们应当怎么做才能算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从而达到“允执其中”了呢?据《左传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孔子曾用“宽”与“猛”两种手段的结合来说明过这一思想的实质:“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这就是说,在处理复杂、棘手的政治问题时,高明的政治家应当善于把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手段,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取其“
5、中”而用之,除“宽猛相济”,还有诸如“恩威相济”、“软硬兼施”,等等,也是如此。当然,这种“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允执其中”的统治手段,能否运用得好,那就要看政治家们能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表现出他们的“运用之妙”了。很显然,这其中是有领导思维艺术之差别的。 对于“允执其中”这种治国方法和政治艺术,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们还做过进一步发挥。清代曾国藩曾用自己的政治经验总结,把“执中”的方法比喻为“自然之妙”。他说,治国与善生是一个道理,不可操之过急,像商君治秦、荆公治宋,都是“失自然之妙”,而治国、处世,都要得以自然之情。这就是说,作为一种高明的统治艺术,“执中”包含了“天道自然
6、”的意思,或者也可以说,“允执其中”也就是顺乎自然之理。 上述的理解也说明,“允执其中”、“执中”的意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种治国的政治艺术,“允执其中”并没有一种可以随时照搬的模式,也没有一种可以套用的公式。治国艺术之所以叫做治国艺术,就因为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种公式。这就是说,对于“允执其中”的思想,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的方式,灵活运用。这正如孟子说过的:“汤执中,立贤无方”。意思是,要做得恰如其分,考虑得全面,凡是贤者就应当要立于其位,而不要模仿其他的一些陈规戒律来束缚自己。 可见,对儒家治国艺术的“允执其中”,不能做形而上学绝对化的理解,而必须要从
7、具体的时间、地点、情况的实际出发,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对于这一点,许多伟大的政治家也从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总结出了相当精辟的思想。据说,拿破仑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全部秘密就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