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79106
大小:2.68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3-09
《新中国乡镇社会善治理论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C911UDC:300诃{I£解■刚骂(-辟密级:学校代码:硕士学位论文(学历硕士)公开10094新中国乡镇社会善治理论的实践研究ThepracticeofgoodgovernancetheoryofnewChineseruralsociety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论文开题日期:李民刘云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2012年4月27日h墨尤乒D4.-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新中国乡镇社会善治理论的实践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2、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指导教师确认(签名):聊弓年钥8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拂叫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3、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孙菇约wf多年夕月字日指导教师(签名):刍n≯叶卅3年罗月0日、II摘要本文从最宏观的文化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展开对当下的政治学中流行的善治理论展开考察和研究。从善治理论兴起与发展的历史中来考察其本质和内涵,明确其实质和针对性。从表面上看,它针对的是传统政治学的统治概念和思想,而从本质上讲则是人们对良好的社会管理方式的追求和理想状态。它表明了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政府的无力和市场的失效,还有公社会的强大,这个内在的要求迫使人们尤其是理论界和政府企
4、业等社会实践者将目光投向善治理论,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它强调的是面对公共事务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人对社会各界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其次,本文重点从善治理论新中国的政治社会实践的角度展开了对善治理论的实践性考察,从而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是传统的社会管理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中国的社会面貌,让人民在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独立,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而这种变革恰好来自于新中国对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革命性改造。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然后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开展翻
5、天覆地的社会实践,发动了社会最底层和最深层次的革命性改造,从而打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基础。人民公社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它的社会管理制度,它的理想和目标激励中国广大的农民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甚至形成了表演式的剧场社会。由于过于强调理想而忘记了其根本,所以人民公社遇到了问题和瓶颈,并导致了人民公社的解体。然而改革却存在着严重的矫枉过正的倾向,使本来过于偏重集体生产积极性的人民公社演变成了乡政村治的社会管理现状。然而它同样存在着经济基础与政治管理上层建筑不吻合的情况,所以这是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基本点
6、。再次,通过对新中国前后三十年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找寻善治最本质的内容和追求。指明新中国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战争而争得的胜利果实,新中国的成立是在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性改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是与旧中国完全不同的。所以她所开创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和世界,人们的社会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个改造是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改造,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当然有教
7、训,不过教训是在经验基础上存在的。改革是对人民公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它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对于善治来说,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训,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太重要的意义,它需要我们有J下确的方法和态度,悖论中有非常多的积极合理的因素,要承袭这些优秀的内容,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有效地运行,让我们不断地接近我们理想的目标。最后,从人们的历史理想、政治社会学和现实的文化哲学等角度展开了对善治理论的深层次梳理,指出了它是人们非
8、常现实的存在方式,而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仍然是其经济制度或者说是其生产文化,只要对这个根本性因素进行恰如其分的改造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期待的中国人民的尤其是乡镇社会的善治理想。在最后的总结中又对前文的内容做了简单的梳理性总结,指出善治理论的追求和要点,提出我们关于社会管理和善治的一点希望。IV关键词:新中国治理善治实践AbstractInthispaper,fromthemacroscopicculturalphilosophyandsociologyperspectiveonth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