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

ID:34668157

大小:10.87 MB

页数:197页

时间:2019-03-08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_第1页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_第2页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_第3页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_第4页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UDC密级——单位代码!Q!主!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刘建涛指导教师张俊芳职称教授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申请学位级别法学博士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3月答辩日期2013年5月26日答辩委员会主席魔蕊殳CultureMeditationforEnvironmentProblemsofOurCountry—DissertationSubmittedtoDalianMaritimeUniversityInpartialfulfd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

2、eeofDoetorofLawbyLiuJiantao(Marx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essorZhangJunfangMarch2013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撰写成博士学位论文“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沉思"。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

3、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到鼙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

4、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论文作者签名:到鳓导师签名:迅多日期.矽侈年f月r7日创新点摘要1.从五种文化观视域综合论述我国的环境问题。以往对文化与环境关联的研究非系统地散见于各种著作和文章之中,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研究也都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散地进行的。本文则把自然文化观、价值文化观、发展文化观、传统道德文化观、人性文化观集中在一起进行

5、系统的综合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与我国环境问题的逻辑性联系。2.从文化观的负值效应透视我国的环境问题,追问环境问题的文化本质。环境问题的文化研究一般是从正面切入的,本文则反其道而行之,着重追问自然文化观、价值文化观、发展文化观、传统道德文化观、人性文化观五大文化观的环境负值以及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导致了我国的环境问题。厘清了近代机械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机械的发展文化观、我国传统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文化观和不公正的伦理文化观以及人性文化观的内在缺欠与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性关联。3.从五大方面阐释优化我

6、国环境的文化思路。在破译我国环境问题与非可持续文化观本质性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我国环境的文化思路:建立友好环境的新文化观,即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自然文化观、价值文化观、发展文化观和环境公德文化观、公正的伦理文化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文化观。以期校正旧文化观的理论偏执,生态化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谐和人的思想行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摘要摘要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一直存在着矛盾,但从未像今天这样的紧迫。那么,造成人与自然或环境紧张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东西方的学者和思想家都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一致认为:环境问题最深刻的根

7、源在于构成社会运行内在机理的文化因素。在长期改造自然实践中形成的机械的二元论自然文化观、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文化观、机械的发展文化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私德”轻“公德’’的道德文化观、不公正的伦理文化观以及异化的人性文化观,这些非可持续的文化观共同构筑了一股强大的反自然的文化力量,并在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也造成了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2011年12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同志指出: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2012年胡锦涛同

8、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指出: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因此,从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考察我国环境问题的文化基础并探询其出路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正是以这一文化视角切入我国的环境问题,以社会学、环境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