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62915
大小:275.8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他始终是一个越境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他始终是一个越境者陈卫平李比·英雄(nAT称“李比),美国文化人,犹太血统,一九五O年生。孩童时期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度过,留下的一个标志是:父亲在他的名字中嵌入了“英雄”两字,使得名字变得亦西(方)亦东(方)。一九六八年又来日本暂住,由此开始日语学习,后在美国大学任教。因翻译日本古典文学名著万叶集》,获得了全美图书奖。四十岁时辞去斯坦福大学教职,重返日本,在学习日语二十一年之后开始了日语文学创作,并任教于日本的私立大学。一九九二年,第一部日语小说、极富自传色彩的听不见星条旗的房间》一炮打响,获得野间文学新人奖(弓l自李比《自订年谱》,Ⅸ听不见星条旗的房间》,讲谈社文库本二o
2、o四年版)。在听不见星条旗的房间)中,李比大致描绘了以下的故事:一九六八年,主人公,一位名叫本的十七岁的美国少年,来到日本的父亲处小住。父亲任职于横滨的美国总领事馆。使领馆宿合,高档优雅,充满自人优越感。但本却感到厌倦,于是进入早稻田大学学Et语。本旁观了El本的学生运动,包括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活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来自爱知县I~1]zb地方的学生,他把他带进了自己的住所——处拥挤破旧的出租民房,还把他带进了普通的日本澡堂,最后把他带进了新宿。本由此看到了书本里没有的日本,开始萌发在日本居住的念头。从本文开头所引李比的自订年谱,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比与本的人生轨迹几乎重叠。一个蓝
3、眼睛的外国人,喜欢住陈旧的日本老屋,一心用日语写作;注意锤炼文字,读者对象自然是日本人——这是李比的特别之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杂志座谈会(在日本文坛,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乃至走进NHK电视节目。约一百年前,在日本,出过一位来自西洋、最后75终老东瀛的小泉八云(一八五。一一九。四),这位当年的异数(陈按.有趣的是,当年周氏兄弟对此人均有论及)如今已被公认为日本文学大家;百年后,视李比为小泉八云第二的日本评论家不在少数。然而与前辈不同,李比在一段时间后,竟然踏上了中国大陆(从一九九三年N-~OO/L年已来过三十五次)。他最近的著书几乎都是中国主题,在已刊行的十多种日文单行本中,
4、与中国直接相关的即有以下六种(未注明者为小说):天安门》,讲谈社一九九六年初版。(《最后的国境之旅》,中央公论新社二OOO年初版。亨利·猛的夏日之旅》,讲谈社二Ooo年初版。纪行文集((我的中国》,岩波书店二oo四年初版。在二oo八年八月,更是同时出版了纪行散文集《延安——革命圣地之旅))(岩波书店)和假水》(讲谈社)。在日本/日语世界刚混了个脸熟,又开辟第二战场,且有些乐此不疲,请听李比的夫子自道:“对文学来说,国籍、民族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关系。”(与芥川文学奖二Oo八年得主、在日中国人杨逸的对谈,《朝日新闻》二Oo八年八月三日。以下简称“与杨逸的对谈”)。那么,文学与什么才有“根
5、本意义上的关系”?李比人生的转折始于日本,他认为使用日语才能展示这一转折,便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日语作为写作工具。他甚至称:即使用英语,也只是日语的英译(《听不见星条旗的房间-后记》)。但是,在多年的文字行走中,他似乎愈加感受到人生的起点始于中国,于是走进了中国大陆。因此在李比那里,日语不等于、至少不完全等于日本。其实,这种目光的转移在他早年的(《听不见星条旗的房间中已现端倪。书中多次提到主人公父亲在台湾和香港的生活经历,提到生于上海的华裔继母,以及父亲与继母之间用上海话的日常交谈。有些生词还标出了中文发音。幼年的李比,在中国台湾时,住日式住房,却听到了“北京话”(《天安门》)。在日本
6、时,又目击了用日语表述的反对侵越战争的场面。在延安窑洞外听到民歌演唱时,他想到了在台湾度过的岁月((《延安一革命76圣地之旅》)。站在今天,方才知晓,是冷战这只巨手,把他的父辈连同幼小的他,在中国周边的棋盘上拨来拨去。也是站在今天,方才知晓,对中国和日本本身,原本可以置之不顾,汉语乃至日语,开始并非学习和交流的对象。当他拿起笔来时,一般的说法是,冷战已经结束。但李比却有些不信。李比成长的年代,政治和政治对立是这个世界不可忽视的存在,他对自己如何一路走来的追寻也就不能不有更广阔的展开。在多次的行走中,他的足迹和思绪有了延伸。他曾一次次地站在开封犹太人的遗址前,找寻和确认自己和一个民族
7、的命运的轨迹(Ⅸ亨利.猛的夏日之旅》)。他在经加拿大返美途中,遭逢震惊世界的“九一一”事件,滞留温哥华有家难归,却不无意外地撞见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九一一》)。有些被评论家认为难以解释的描写,对于作者来说,也许是言有尽而思无涯。与一些只瞄准北京、上海的人士不同,也和一些总喜欢用“崩溃”、“关口”(日语写作“正念场”)、“展望”等关键词评品中国的日本人士不同,在李比的笔下,男主人公(常常是作者的分身或化身)虽然踽踽独行,但,从来不是一个智者或哲人,他关注和交往的都是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