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ID:34647741

大小:4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过数学问题吗?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儿童来说有着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解决”强调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数学地思考、评价、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个良好

2、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课下我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注重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

3、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学时,我将例题巧作变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

4、的欲望。  师:大家想不想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啊?  生:想!  师:我这儿有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分别出示红、白、黑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了一些硬币。现在,我请你猜一猜,红盒子里装了多少个硬币?  生:(七嘴八舌乱猜)  师:大家都没有猜对。在你没有得到相关的信息之前,你能一下子准确地猜出红盒子里装了多少个硬币吗?    生:不能。  师:那我给你一个信息:黑盒子里有15个硬币。依靠这个信息,你能准确猜出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吗?为什么?  生:不能。红盒子里硬币的个数与黑盒子无关。  师:我再给你一个信息:白盒子里有10个硬币。现在,你能不能猜

5、出红盒子里硬币的个数?为什么?  生:还是不能。因为红盒子里的个数与白盒子的个数无关。  师:知道了这两个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方面的信息就能猜出红盒子里硬币的个数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通过交流,归纳出如果再知道一个能把红盒子与白盒子和黑盒子里的个数联系起来的信息,就能猜出红盒子里硬币的个数。学生举例: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比黑(白)盒子多(少)多少个;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是黑(白)盒子的多少倍;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比黑盒子和白盒子的总数多(少)多少个;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是黑盒子和白盒子的总数的多少倍等等。这时,引导比较学生自

6、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有的只需一步计算,有的却需两步计算。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两步计算。在提出问题、比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而且对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选择有了初步的定位。教师最后出示相关信息,学生终于顺利猜出红盒子里的硬币个数。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

7、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互动性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出问题。如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用数学”。如我们数学书上好出这样一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

8、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枯燥得很,离学生比较远,学生肯定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不能产生探究的兴趣。我对此题做了如下改动:  (1)课件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