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ID:31395601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3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即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和多媒体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式;实践应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2、却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古人讲:“学以致用。”学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如果我们的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就十分悲哀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

3、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得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做起。爱因斯坦说:“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运用谈话、讲故事、游戏、图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打开学生的生活大门,就等于打开了一座问题的宝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

4、教学的需要,依照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从生活中选取一定的实例、场景等,采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游戏表演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边事物,自主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依托情境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特别是童话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故事带进课堂,用故事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

5、出问题的能力。如有位老师在教《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三种形状的物体在操场上竞技的情境。第一场比谁站得久?老师问:“一阵大风吹来,谁最先动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是圆柱先动。老师又问:“为什么先动的是圆柱呢?”4(学生在思考后,讲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场比谁跑得快?不需要教师的解释,学生们说得痛快,争得热烈。最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这三种物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整理。一节课既像是在观看比赛,又像是在讲童话故事,在学生通过想象思考、讨论交流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

6、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3.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声”、“像”、“色”的完美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轻松愉悦的感知空间,使枯燥的教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难解的问题容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二、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都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然后是模仿性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是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

7、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根据要探究的问题,合作制定,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案,然后引导学生依照学习方案进行数学学习,避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出现,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氛围中。  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去,与学生一起实践,探索,交流。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教师要在具体的方法上作指导。学生经过实践、探索有所得,经过独立思考有所悟,从而产生想“说出来”的愿望,这时的交流才有

8、效。当学生的实践、探索活动出现困难、偏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点拨、修正。  另外,教师要会“讲”,善“讲”。新课程不排斥教师的“讲”4,当然这种“讲”应建立在学生充分的数学学习之上:学生通过努力仍不可得时,需要老师释疑的“讲”;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时,需要老师点拨的“讲”;学生的探究过程出现偏差时,需要老师修正的“讲”;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够完善时,需要老师补充的“讲”。“讲”是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