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

ID:34635669

大小:1.0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8

上传者:U-22107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_第1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_第2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_第3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_第4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有些研究者提出探究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等等。本研究正是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优化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对广大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中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教学实践。希望能对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AbstI.actTheinfomationtechn0109ylessonisⅡlec01lrsematafumllmemisVerystronga11denrichestocreate锄dhasobviousagestodevelopcharacteristicsver),much.Withtheinfbmationtechn0109yofdevelopcontinuously,howraise.mfbrnlationtecllnologyclassroomteachingresultavailably,misistoputanu曙enttopicateachinfb衄ationtecllnologyeducatorin矗ont.Aimatthistopic,也eresearcheradvallcedatypeinVestigationofteacmngmethod,taskbasele蛐getc.耵lisstlldyaimsatmeproblemofagoodmemodwhichinfomlationtechnologylessoninJuniorHi幽School,this咖dyisf扎ndedonConstructiVismandtaskbaseleamingasmainciues,wehavemakeaexperimentationfesearch,也isresearchw|lichisputfonVardbymaIlyeduca“onalresearchersandtaskbaseIe删ngin虹1eizl】白册ationtechnOlogylessonofJuniorHighSchool,theresultoftheresearchindicatestllattaSkbaselearningwhichputinpracticeinthejuniorhi曲sGh001not0111ysatisfiest圭1ercquirememifdi行ercnthierarchystudents,butalsornobmzesme1eamingactivenessofmestudemssu伍ciently’百vesstudentsa11incentiVetohaveinterestinginstudyandimpmvetheirinfbmlationaccomplisllrnem.Soclassteachinggetsall—rightteachingefkct.Inmisanicle,血erearetlleoreticalexpatiatea11ddidacticalpmctice.Ihopethisaniclecallhelptheextensive丘ontalinfomationtechnologyteachersKeywords:infornlationtechnology;taskbasele础g;constmctivism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余整R期:a生』!』!!芝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仓是指导教师签名日期:01么,。£,19日期学位论文作者毕、Ip后去向:T作单位:基蠹鲤盔尘!空毖通讯地址:饪蠡掣骝摹|4复电话:担;』盥邮编:且!匕L 引言21世纪伊始,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始于1982年,20多年的风雨历程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小规模实验到全面普及,这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光明前景,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任重而道远。目前,J下值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逐渐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向素质教育的纵深方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然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初中阶段(长春市区),2005年以前不参加中考,同时也受到地方、学校的经济状况以及受重视程度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门分支课程,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有明显区别。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使学生能使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一切要来源于实践,要回归于实践,使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目前,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指标生的考试科目(2005年的指标生人数占参加中考人数的20%,2006年指标生人数占参加中考人数的占50%,预计2007年全体学生都参加指标生的考试,这说明以后所有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信息技术无纸化考试),可见其地位重大。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不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改变信息技术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比较接近,其教学方法基本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本文正是在各地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的“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现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1.1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计算机这个信息时代的工具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知识重要性的提高,以及向各类科学领域的渗透,人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者面临着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挑战。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重视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信息素养是一个丰富而全面的能力体系,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六大方面,完全超越了以往计算机教育时代片面的课程目标。2.教学对象:由“教”向“学”转向基于教学目标上的变革,由“教”向“学”转向,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施教的客体(被动接受)培养成学习的主体(主动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扶贫对象”,在教师的支配下按既定路线学习的做法,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自强标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将学生由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发生器”,学会学习。3.师生关系:呼唤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教学的平等性和合作化:现代教育思想提倡民主化的教学,不仅学生之间要结为互助的合作关系,教师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教学,而不是教师领导学生甚至“压迫”学生。这对于习惯于以教学领导者、技术传授者角色的教师来说,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似乎那样就会危及自己的威望、尊严和成就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能够在与学生的平等合作中体现自己的技术才能和教育才能,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垄断地位的瓦解,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一种平等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教学的情感性和人性化: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4.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5.教学过程:联系实际探究学习和因材施教这是素质教育思想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强烈映射。所谓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即重智力的教育,又重情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教育的主体是人,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发展;素2 质教育是开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主要特点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信息技术学科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通常是先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一一作细致介绍,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学生一般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学方式线性!单调!而缺乏耐心和兴趣,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当教师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他们虽然被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住,但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能有心无力,难以完成教师要求的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真正达到信息化教育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目的,这样长此以往,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其特点是改造“传递——接受”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一一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计算机有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必须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有益。1.2实施任务驱动的意义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必须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实践和创新”,除适当增加学生上机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以外,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实效。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优化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指导。对于信息技术课这样一门充满时代特色的课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积极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体验成就感,促进人际交流,内化情感,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4 第二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思想与信息技术等操作类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学生的兴趣因素和求知欲引入具体任务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加之,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隋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问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2.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刘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出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5 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2.2双主模式的理论双主模式则介于传统教师中心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递一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像“教师中心模式”中那样发挥“主窄”作用一自始至终主窄课堂,完全由教师唱主角)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要求在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教学活动进程(在大班授课情况下,这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主导作用的发挥)的条件下,要对这种“进程”加以认真的改造,即在此进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的工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要素也各自有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不同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双主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既有“传递一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2.3动机理论现代学习论认为,学习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另一种是内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当代学习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激发起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的良性循环。从这一基本理论前提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才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的动力系统。因此,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反过来说,成就动机构成了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系统。奥苏贝尔认为,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组成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6 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例如,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的教学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章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3.1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学时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求师生改变角色,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等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同教师之间形成互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再学,教师在教中学教。任务驱动法是指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运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依托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最后提交活动结果的教学方法。表1任务驱动教学的框架结构角色任务驱动教学意味着什么?学生学生要成为意义1.能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式的学习,通过完成任务的主动建构者培养信息素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要完成的任务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亲身尝试。3.要把当前要完成的任务所体现的知识和技能尽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2.将学生的学习设置到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学习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3.教师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好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任务完成和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1.1任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任务是当前教和学的中心主题,具有目标性。(2)任务是在事先创设好的一定的情境中呈现的,具有情境性。(3)任务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当前学习主题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具有探究性。(4)任务往往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科学习内容相联系,具有综合性。(5)任务的设计一般是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可见,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伴随问题探索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核心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常常由任课教师设计,任务的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下方面:1.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测,确定了教学的方向,它体现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理解。教学目标是指引性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实现。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学过程围绕任务展开,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教学目标蕴含在任务中。因而,教学目标规定了任务的教学特性,即任务的设计不单纯是成人工作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缩微本”,而是经过教师加工的,用于完成教学目的的任务。通过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包含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2.任务设计基于学生以往的经验学习是累积性的,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总要有一个原有技能和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问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显然,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知识的累积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或知识的量变,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所以,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任务方案,从整体上把握、设计难度适度的任务,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任务难度的最好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既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又使每一位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任务设计有助于发展多元智能。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力概 念就可以对个体进行描述。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八种。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综合性的,不能只重视技能培训或知识的教授,而应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所以,任务设计需要考虑可以多条路径完成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发挥其多种表现智能方式的潜能。如,制定开放性任务、合作性任务;任务结果以文字、图片、统计表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等。3.任务设计要有层次从2000年纲要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应用软件的学习。应用软件的设计趋向风格一致和功能模块化。风格一致指的是应用软件的界面分格都以windows为标准,如界面中都有标题栏、任务栏、菜单栏、上下左右滚动条等。功能模块化是指应用软件将多个相近的功能集成为一个模块,表现为可供选择的菜单,完成用户的工作。对于界面的学习不需要重复,因为熟悉了windoWs的风格,其他应用软件的界面也不会陌生。应用软件功能模块化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完成任务的途径,不同的使用者经过的路径是不同的,体现了使用者的个性。因而任务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学生掌握基本功能后,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使用软件提供的其他功能。同时任务设计还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任务的设计以具体应用为主:中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任务的设计以运用软件解决问题为主。最后,设计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3.1.2如何设计任务?教师设计任务的思路应该是:1.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有教学目的的任务;2.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3.有助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4.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各任务之间要有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任务、执行任务、任务完成三个阶段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任务。3.1.3任务的设计原则“任务设计是关键”,如何设计任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下面就结合任务的特点提出八条设计原则:(1)目标化原则设计的任务应具有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指向(如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避免教学R标片面化的倾向,将任务仅仅当作⋯种纯技能训练的中介,忽视利用它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素养。不可否认,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非常适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这并不是说,它只能培养技能层面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 的培养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任务的完成不仅是技术上的操练,还伴随有对技术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信息文化的感受和内化。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另一种错误做法,强调任务的教学目标指向的完整性并不一定要将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放在一、两个任务中体现,任务能培养学生哪个或哪些方面的信息素养就以它们为目标,绝不可牵强附会地将实现不了的目标列入其中。(2)真实性原则任务来源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而不是生造的。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的己有经验。所谓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学生己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教学(如:在有关搜索引擎的教学时利用学生以前使用搜索引擎的经验),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如:设计一个家庭财务管理的小软件帮助爸妈管理财务可能是一个合适的事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两种“贴近”方式。切不可片面理解任务“来自实际”的含义,选取来自实际,但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要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谚{,导致课程主题被冲淡,学生不知所云。譬如,撰写某开发项目的投标书就不是⋯个恰当的任务(这个事例虽然来自实际,但学生并不熟悉)。实际上,所谓来自实际的任务,其核心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烘托课程主题,提高学习效果。(3)趣味性原则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任务应富有趣味性,通过趣味性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激情。“做大风车”、“人走钢绳”、“飞机投弹”、“拉闸门”、“方轮汽车的公路模型”等就是很好的任务选题。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命令时,我们常常选择一篇学生的作文作为任务,同学们对如何使用各种修饰命令美化自己的作文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如果有条件能够帮助学生打印出最后的作品,组织进行一次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作文展览,无疑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4)开放性原则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进发,因此,任务设计要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虽然任务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不足,但我们仍应尽可能地“留白”,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任务显然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多加设计和采用。(5)完整性原则任务不能太琐碎,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包含一个相对完整的解决问题的任务,便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处理好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设计任务,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要避免任务的庸俗化做法,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把传统讲授课的练习题(例题)当作仟务,或者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导致任务驱动异化为完成练习的汪洋,加重学生负担,使任务失去情境创设与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甚至导敛厌学情绪的产生。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任务”, 不论从大小、功能,还是从“任务”提出的时机、教师在“任务”中的作用等都是与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相悖的。(6)整合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总是要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否则将是无源之水。因此,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看作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游刃于信息社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操作技能。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中任务不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也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输入一篇语文课文,然后进行排版,并自己画一幅小插图”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身高和体重的工作表,计算出平均身高和体重并排序,最后写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当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应该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主体目标,要避免因为对其他学科内容的过分关注而导致喧宾夺主现象的出现。(7)操作性原则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如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8)可行性原则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封闭型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特别是重点、难点应恰当安排,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打消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任务对学生来说应是可以完成的,是可行的。3.1.4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图l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的互动关系12 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整个的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的分类有助于教师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限制可以将任务分为:学期任务,学期任务一般是大的项目,可以分解为单元任务、课时任务。根据任务结果分为:作品展示的任务、问题解决的任务。作品展示的任务主要是学生使用应用软件制作电子作品的任务,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问题解决的任务是学生借助应用软件解决问题的任务,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可以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基本任务是大部分学生需要完成的,扩展任务是照顾水平较高的学生。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可将任务分为:指定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指定性任务是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的任务,开放性任务是教师制定主题,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完成的任务。教师为主导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将发生转变: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不仅需要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而且需要在新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方面指导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1)任务的设计者: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包含教学内容的任务。(2)任务情境的创设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创设情境是任务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情景。(3)学生完成任务的帮助者:学生完成任务总是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4)任务完成的评价者:学生任务完成与否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标准。(5)课堂的监控者:信息技术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需要教师的炼控,教师全面引导学生朝着任务完成的方向努力。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必须做一定的事。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地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伴随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建构起概念、原理及方法等。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或过程或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没有自己的思考,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问题。而任务驱动方 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想解决的各种可能方案,并探究解决的方法,才能完成任务。3.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意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仅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还发生大量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研究表明,同学交流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有其重要性,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学生能够获得由其它角度来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从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思考,组织完善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任务驱动法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将学习置于接近真实,甚至完全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当完成了一个任务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最终完成总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满腔的热情驱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3.1.5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1.“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上的直观性。(1)“任务驱动”的直观性,使学生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顺序。然而,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牵涉到一些尖端科技,很多知识和概念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过多的理论阐释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央”,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2)“任务驱动”的直观性,使学生对一些细微、琐碎的操作有深刻的印象。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工作反复、琐碎。如果教师将菜单、工具等的功能都通说一翻,往往会吃力不讨好,学生稍不留神听,少了一个环节、一句话,都会使学生学了就等于没有学过。如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面五星红旗。旗帜画出来了,一大四小的五颗星星出画出来了,也填出了颜色。可老师检查时,总是说任务还未完成。老14 师说:“旗帜移走了,五颗星仍有原来的位置,这是我们的五星红旗吗?再者四颗星,呈半弧形排列,每一颗星都有一个角指向中心星。”这时,老师再教会学生怎样组合、旋转图形,印象就深刻多了。2.“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自主性学习较之于传统的“灌输”性学习有很大的优势。(1)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前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因为硬件设备不完善,不能做到一人一机,教师上课需要在书本上从文字作长篇的解释,学生觉得又呆板又枯燥,觉得计算机难学难理解。通过几年的钻研、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加深理解,实践性较强的“任务法”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2)在自主地完成“任务”时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节奏。每/卜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例如,开始时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个操作。当在输入文章时出错时,他们会考虑怎样修改;学习先进的学生会考虑使版面怎样美观、大方、得体,这样他们也就很自觉地去学习编辑和排版:调整页面、使字体多点变化、调整字间距、行间距等等。他们的学习是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3.“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性。“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创新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所处的重要地位,在社会的需求下,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则很难获得成就,在讲课中,正确引导学生对这种社会效应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w0RD时,可以先示范wORD的强大功能,如制作表格、艺术字、排版等,学生马上被吸引,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提出任务。编辑一份课程表,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课程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2)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例如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背诵大量的DOS命令,没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这样一来,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以前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除了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外,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任务,可以不限制手段、方法、途径,学生可以各显其能,目的是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实践当中就会创造性地展开研究和探索,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例如,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学校的电子幻灯片,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采集、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非常活跃,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效果会更好。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协调和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尝试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之后,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合理采用“任务驱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16 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3.2中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环境的分析,在教育技术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开展利用任务驱动法优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以期达到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教学指导的目的。2.研究现状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Learning)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一一作细致介绍,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因为学习内容的抽象和难懂,教学方式的线性和单调,使学生缺乏耐心和兴趣,而当教师介绍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他们虽然被屏幕上丰富多彩的图像吸引住,但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能有心无力,不但没有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甚至出现一种恐惧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为改变这种状况,随着建构主义的流行,任务驱动教学应运而生。“任务驱动”教学符合信息技术实用性,强调学习的层次性,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在学习后面的相关知识时及时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就我所教并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调查结果列出如下:表2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内容班级、、~很感兴趣较有兴趣无所谓不感兴趣、\对照班55%25%12%8%实验班57%22%12%9%表3你欢喜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式?\\内容老师边讲和同学一起班级、、学生边练合作独立做作品其它、\对照班45%31%18%6%实验班42%33%20%5% 表4你是否愿意老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内容班级\愿意不愿意无所谓对照班63%19%18%实验班71%14%15%表s你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如何?\:内容班级\\很有自信较有自信无自信对照班16%41%43%实验班14%44%42%通过以上各表不难看出这班的同学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基本上差不多,因此可以选它们作为测试对象。3.初中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研究。(1)实验目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是为了检验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大面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其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发燕尾服,使每个学生主动、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住处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的目的。(2)实验方案本实验选取初中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一个班人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参照班,为了方便以后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这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分别选定50名同学作为测试对象。(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过程除了课前的任务设计和课后的有关环节之外,一般而言,课堂中的教学往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1)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情境即是一种任务化的情境(任务情境)。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睛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教学,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但总体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模式不同,在任务情境的创设上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主要用于比较自然而真实 的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感知、记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例如:笔者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一课时,在讲新课之前,给同学们播放了几张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图像、生平简介及评书“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幻灯片,同学们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等方面创设与当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景。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接着笔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任务——在幻灯片中加入视频,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同学们在此情境下,表现得跃跃欲试,谁都不甘落后,都想做出这样的视频效果。2)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有哪些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需要那方面的素材?这些素材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获取?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主动提出,但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某些任务,在本环节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发现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大部分是以前没有学习过的,这也正是解决这个任务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类似内容做出比较,找出任务的新的特点和难点所在。例如:笔者在讲解《FLAsH》中的动画制作时,通过一段关于儿时的游戏——翘翘板游戏,提出了任务。接着师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翘翘板的动画需要做的事情,需要定义的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3)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任务的各种可能的想法,并做出评判,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解决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对于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析、举出例子、并做出适当的示范:如果情境的创设利用了作品样例的赏析,那么作品样例又可供学生参考,这样便于启发思路、抓住要领、少走弯路。例如:笔者在讲解《网页的修饰》一课时,在FrontPage浏览状态下和编辑状态下对比一张图文并茂的网页的整齐排列,引导学生思考并揭示实现图文并茂的关键一表格分三个方面逐步深入难点:解决表格的插入:表格怎么插入,示范后强调行、列、单元格的要领以及表格操作基硎{——“选定”。规则的表格变为不规则的:从示例网页中观察出有不规则表格的使用,揭示用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来实现。表格的修饰:从示例网页中观察出表格线的无形,揭示出表格的修饰,边框粗细的调整,并提出其他的修饰(表格背景,布局)出学生自主探索实现。4)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有了上面的分析和提示,学生对解决任务的过程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了,接下来就应 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任务。此时,学生可能己经是跃跃欲试了,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激发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明确给出完成任务的评价标准(不仅包括对最终作品或结果的评价,还包括方法和过程的评价)。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任务及样例,联系重点问题的分析和示范,领会和进一步清晰解决任务的意图和思路,避免陷入毫无目的尝试和简单机械的模仿,并允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周边同学讨论、交流,互帮互学,进行松散的合作学习:还应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评价标准作自我评价并做出改进。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但不可越俎代疱。对于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任务以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游览网页,思考得出实现图文混排的方法。可以对比以前学过的软件中的表格操作来思考,并掌握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和选定操作,并熟悉操作方法,对比两张网页在游览状态下表格边框的不同,得出表格可以修饰的结论。掌握表格的属性设置。5)检查结果、发现不足、评价总结既然给出了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这项工作可以由教师逐个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并作相关的记录。检查完后,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对基础差的同学,采用表扬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与进步,使他们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浓度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的同学,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并做出中肯的评价和表扬(可以同时展示学生作品或完成任务的结果和表现)。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见附录)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就不能只针对学习结果,还应面向学习过程:不仅包括最终小组作品的完成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协作能力、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手段、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等多个方面:特别的,对于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应该要求学生有一个书面的描述,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量规表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自评与互评、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但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均需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教师评价,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便是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并可适当指出改进办法做山补救,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3.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展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教学设计,详细的展示了教20 学的全过程。课题:《文字的下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进一步认识网上搜索功能;进一步熟悉分类查找信息的方法。能准确地用分类查找的方法查找信息;学会筛选有用的文字材料并进行下载。初步认识“绿色食品”,渗透环保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紧迫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的处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难点筛选有用的文字材料并能进行下载。文字的下载。1.观看焦点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因饮用劣质奶粉引发的3个月婴儿不幸夭折的新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学生谈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劣质食品危害身体,提倡“绿色食品”)。教师出示课件“绿色食品”的标志。并问学生:你了解它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想法,谈平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小结,建议通过上网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自然引出任务,为接下来的任务驱动教学打下基础。)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师要求打开事先准备在桌面上的“环境与发展”的网页,自主探究,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找到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同时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设计意图:倡导团队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在整章课中,将自主探究、互帮互助贯穿始终。例如找开桌面上“环境与发展”网页图标的时候,有些学生很快完成了,可有些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怎么办?同桌学生相互帮助。由此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充分体现。)3.展现难题,学习文字下载本领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索成果,再次用课件出示镇内的菜市场的照片。教师:为了巩固今天的探索成果,我们设想组成一个宣传队,把我们知道的“绿色食品”知识去菜市场宣传一番,大家有兴趣吗?(学生兴趣大增)教师:可是,谁能想出好办法,把我们找到的材料拿互菜市场去呢?(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引出本节主题。)个别学生演示。教师重复学生操作过程(强调块的选择。) 学生尝试下载过程。教师:你是怎么下载的?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文字下载?师生小结下载方法。(设计意图:准确筛选有用的文字进行下载是要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用菜市场作为切入口,利用载体“绿色食品”知识的特殊性,再次创设情境,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在引出“下载”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讨论、辩论,最后引出所谓“最合理的方法”,其实在这里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会下载本领的好处。教学过程展开自然、合理。)4.小结下载要领,模拟宣传情景(教师演示下载全过程)教师:今天老师特意做了两面宣传小旗(旗面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和“绿色食品”标志)。为了使这次宣传活动顺利进行,老师把菜市场的门面搬进了课堂。瞧!你能先来试试吗?(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模拟宣传中巩固“绿色食品”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5.总结全课,提出要求教师:同学们宣传得真是精彩,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如何下载网页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绿色食品”,宣传了“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我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绿色天使、环保卫士。(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的教育。6.教学反思通过多次、连续、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任务驱动,设计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讨论、互助,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各积极性。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作为学习知识的载体,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3.4“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4.1把好任务设计关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 等多方面的因素。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顺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一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一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3.4.2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3.4.3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第四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分析经过近一年的任务驱动教学实验,本人获取了较为完备的数据来反映实验效果。实验前曾对两个班学生做了一些调查,2005年12月就两个班实验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在2005年12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全区信息技术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成绩突出,效果显著。1.实验后笔者就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及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等方面做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对照班数据没有大的变化,实验班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表6实验前后对照表\\时闻实验前实验后\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学习信息技术兴趣55%24%21%82%lO%8%对任务驱动法的接受程度72%14%92%8%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14%44%42%24%62%14%说明:表中的一级、二级、三级,分别指的是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分别为很有兴趣、较有兴趣、无兴趣;对任务驱动法的接受程度愿意、无所谓、不愿意;对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程度为自信、较自信,无自信。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实验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很感兴趣程度由原来的55%上升到82%(提高了27个百分点)。②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态度。实验班中92%的同学喜欢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授课。③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实验前有42%的同学对学习信息技术无自信,实验后这一例下降到了14%。2.两个班的期末质量监测成绩对照分析表7成绩对照表\成绩班级、\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对照班23%38%30%9%实验班47%45%8%24 从期末的质量监测成绩看,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及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优秀率高出对照班24%个百分点)。综合上述数据结果以及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笔者认为就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结语通过本人近一年的实验,尽管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有限,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作用也很明显。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1)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水平以及接受和理解能力上各有差异,简单的任务布置,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要求,而无法照顾其它学生。(2)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任务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任务的语言描述也比较单板,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机械式”课堂学习,而缺少学生青少年时期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对任务产生疲乏的心理。(3)只注重任务的提出和布置,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往往注意其布置的任务,只在任务上下功夫,虽然任务布置的确非常有条理,也确实能够达到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堂气氛会显得比较沉闷,缺少学习的活跃性,而学生也是机械的去接受这些任务,而非被这些任务所吸引从而主动去接受任务。(4)“任务”的提出还是让学生被动的去学习,而非主动学习,如提出:如何将图片进行翻转?这一问题只能让学生围绕在这一学习点上进行思考。若提出:请写一个倒写的字,那么这时,学生将主动思考这一问题,结合添加文字的旧知识及图片翻转的新知识,自我探索完成任务。我们要“吸引”学生完成任务,而不仅仅是“驱动”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才会真正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也真『F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优势。教学有模,但无定式,贵在得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1]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郭芳.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J].中小学电教,2002,4.[4]王相东.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OL].http://www.gyedu.net.2003,10.[5]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M].课程·教材·教法,2002.10.[6]任陡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7]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8]商继宗.教学方法一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10]史春华.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oL].http://www.zshouhong.w80.esin.cn.2004.3.[11]任&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zshouhong.'Ⅳ80.esin.cn的“任务”设计[J/oL].http:∥舭.elec.bnu.edLLcn.[13]祝智庭,信息技术为什么能支持教育改革一一祝智庭教授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若干问题[J]网络科技时代杂志,2002,(6).[14]叶澜.反思·学习·重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4).[15]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oL].惟存教育网.[16]李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OL].hnp://wwwitedu.net.cI讹tL[17]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OL].hnp://wwwniceware_ne讹d“Constnl2fhtrn[18]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OL].np:/^ⅣⅥnⅣniceware.ne讹du/Constnl2.htm[19]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0L].http://www.niceware.ne讹du,Constnl2.htm.[20]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oL].http://www.niceware.net/edu/constru2.htm.[21]陈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0L].hnp:,/wwwniceware.ne讹du/Cons订u2.htm.[22]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J].中国屯化教育,2001.12.[23]李芒.从系统论到关系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25]倪鹏云,从信息人浪潮到知识经济浪潮的思考[J].计算机1I|=界报,2000—3—20,[26]sarahE.Hutchinson\SLaceyCsawyer著.信息技术与运用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R].教基[2000]33号,2000一儿一14.[28]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J].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版),2002,(2).[29]郭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J].中小学电教,2002.4.[30]关丁印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的通知[R].教基厅[1997117号[31]关丁: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R].2000卜9.[32]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R].教基(2001)28号[3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教育部[J].1998一卜4.27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G].1999—6—13.[35]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37]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学论流派[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8]BrentGwilson,M矗aphorsforInstmction:whyweTalkAboutLeanlingEnvim岫en招,EducationalTecIlllOlogy,Sept.oct199曼[39]DavidJonasseneta1.,Conshuctivismandc伽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inDista岫ceEducation,TheAmericanJoumalOfDistanceEducation、,01.9No.2.1995.[40]CmsDede,TheEvolu廿on0fCon啦uctivistLe锄illgEnvimnInents:ImmersioninDis缸butedⅥrcualworlds,EducationalTe吐molo斟Sept-0ctl995.[41]Janewillis.协k_BasedLeanling:硼诅tKind0fAdventure.hnp://laflgue.hype^chubu.ac.jp/jal邯ub,tl们踟ul,willis.h劬1.20054·6.[42]Bowen.Task—BasedLea玑ing.theOneStopMagazine.http://wW霄.onestopenglish.c0Ⅲ/News/Magazine,ArchiVe/taskbased.}1nn,2005-4·10.[43]MarkMc砌nnonarIdNickyRigby髓k-BasedLe帅ing.htcp瓠v、vwonest叩english.com小ews,Magazin“ArchiVe/elt.taskbased.htITl.2003-4-13.[44]DavidPAusubel,JosephD.Novak,HelenHanesi舭,Educ撕onalPsych0109y——ACognitiVeview,H01t,RjnehanaIldWinston.1Ilc.19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