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ID:34630670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_第1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_第2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_第3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_第4页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关键词】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苏以其雄厚的资本力量、不断提高的国际化水平、政府采取的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江苏经济走在全国的前列,发展速度迅猛。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占全国的9.87%。三次产业产值比为6

2、.9:55.0:38.1,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特征。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的稳步增长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江苏区域竞争力。一、发展水平(1)经济贡献明显。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逐步向现代化和高端化转型,以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与金融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2008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增

3、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3%,占江苏gdp的1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从各个行业的比较看,金融保险也属于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同时,由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产值的绝对数量大,使这两个行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均较高,充分说明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增强了这些行业的服务功能。而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等智力密集型行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产值比重仍然很低,就业规模很小,表明这些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4、表12008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比单位:%(2)企业数量众多,私营经济突出。2008年,江苏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已达到7.39万家,比2004年的4.01万家,增长了近一倍,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该指标仍然与浙江、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单位数差距上。从企业的所有制成分来看,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中私营经济的企业单位数最多,其次是公有制经济,依然占很大比重,企业单位数比重相对较高的还有有限责任公司。表2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法人单位数单位:万家(3)就业

5、容纳力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从业人员效率增长迅猛。2004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134.31万人,到了2008年一跃增长为227.07万人,就业人数远远高于上海214.4万人和浙江的154.65万人,为江苏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之间来看,与上海和浙江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江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纳了77.53万人的就业,占全部生产性服务业的34.14%,这一比重较2004年有所下降,而浙江和上海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3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从业人员比重单位:%另外,江苏生产性服务业

6、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0%以上的从业人员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从业人员也过半了。但在比较2004和2008年的情况,我们发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就业人员比重下降,其他高学历人员比重均有不同比重的提升。表42004和2008年江苏省各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单位:%用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来表示从业人员生产效率,可以看出江苏生产性服务业所有行业的人员效率普遍提高,尤其突出的是金融业,2008年的人均主营业务高达138.8万元。表52004和2

7、008年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万元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比较表6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对比单位:%区域经济不平衡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这也同样反映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呈现出从南到北阶梯分布的特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大多集中在苏南地区,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的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2.8%、16.2%、21.0%,较2004年,苏北地区增长了4个百分点。从从业人员数来看,依然是苏南占的比重最多,2008年达到了58.1%,苏中、苏北占比分别为20.4%、21.4%,但较2004年

8、苏中地区增长了4.1个百分点。可见苏中和苏北地区生产性发展与苏南差距较大,但是这种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表7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对比单位:%以江苏13个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