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

ID:34630165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_第1页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_第2页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_第3页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_第4页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杨玉东【摘要】通过对课堂观察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所经历的大致阶段的回顾、以及课堂观察研究的三种价值取向的概括,揭示出当前的课堂观察研究在“教育实践运用取向”、“学科内容角度分析”、“整体上还原课堂”等方面的缺失。基于课堂观察对于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取向、遵循“记录——诊断——评价”的技术路线对作为实践性技术的课堂观察方法做了发展性建构。【关键词】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反思与建构观察历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近代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指出,所有的社会研究始于观察且终

2、止于观察,“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对任何一个社会机构之研究,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便是细致与长期的个体观察……通过这种观察,研究者能获得很多材料,并以此来清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1]。课堂是教育行为最常发生的地方,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一、国内外“课堂观察”发展的回顾在西方,课堂观察被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自20世纪初二三十年代,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心理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对特定

3、群体对象的观察研究,影响了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开始试图通过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自20世纪50年代,观察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已经开始涌现[2]。第二阶段,课堂观察的方法和工具大量涌现。自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如贝尔斯1950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根据学者霍普金斯在1993年的文献回顾,这一时期大约200个有代表

4、性的系统观察量表中,大多数是来自美国、只有2个来自英国[3]。可见,系统化、工具化的课堂观察在美国被大量开发,课堂观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得到很大发展。第三阶段,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围绕有效教学的探讨深入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主流。如Rosenshine和Furst就综述了1970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

5、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4]。Acheson和Gall(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21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4]。英国学者Wragg在1999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5]。可见课堂观察在西方沿着科学化的轨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成为研究者和教师有意识并且经常使

6、用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我国并非没有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只是多被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辅助手段,未予以足够重视。教师对课堂观察方法使用的自觉程度很低、经验性成分比较重,缺乏必要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框架的指导。根据“课堂观察”为关键词的2001年以来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有三种价值取向。第一种,以课堂观察理论研究和价值意义探讨为取向。在“课堂观察”为关键词的42篇论文中,绝大多数停留于对课堂观察的价值、作用和意义的探讨,如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对改进教学的作用、对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以及对课堂观

7、察本身的理论诠释等探讨,文章内容本身并不涉及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具体的方法技术。大多数文章的论述观点与2002年陈瑶的《课堂观察指导》中的观点相似,主要集中在课堂观察是什么、课堂观察为什么、谁来进行课堂观察、观察什么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等问题探讨上[2]。第二种,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学行为改进的应用技术取向。其中有4篇文章和1本专著侧重使用一些具体的课堂观察技术来改进和诊断教学。如一篇代表性的论文《一堂几何课的观察与诊断》,通过使用多角度的课堂提问记录,发现一节课居然问了105个问题、绝大多数问题以

8、记忆型为主、教师理答方式单一等现象,由此指出值得关注的典型现象和趋势:高密度提问取代了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问”[6]。再如2003年专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通过援引课堂观察实例,主要从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角色行为、教学行为效果三个角度把课堂观察视为诊断教学的临床技术[7]。第三种,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技术取向。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取向,有2本编著和4篇文章提供了具体的课堂观察框架、其指向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8]。如2008年出版的《课堂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