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

ID:34617454

大小:197.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_第1页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_第2页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_第3页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_第4页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kdh》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期总第117期山东财政学院学报No.1Vol.1172012年1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Jan2012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李森(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传统劳动价值论对商品范围的界定存在局限。如果把所有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成果,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视为商品,商品就包括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产品)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实现公共商品(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不仅有助于丰富、完善劳动价值论,使之经济解释力

2、增强,而且有助于丰富、完善公共产品理论,使之真正成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耦合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1-0096-07二战后社会主义财政学与资本主义财政学平行发展,二者采用不同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逻辑思路,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西方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公共产品理论,实现了财政学与新古典经①济学的耦合,把财政学发展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我国则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国家分配论,奠定了财政学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3、把财政学发展为政治经济学的分支。两套理论体系各有得失,客观上需要耦合交流;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计划体制国家向市场体制转型,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混合经济,这也为两套理论体系的耦合奠定了实践基础。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②耦合问题,试图把公共产品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这不仅可以发展、完善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而且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在财政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一、传统劳动价值论对商品范围界定的局限马克思作为十九世纪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的天才继承者和完

4、成者,创建了被认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1]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而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则是马克思在古典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该理论所阐明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把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一切矛盾的萌芽,从而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分析商品入手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进行了理论说明。直到目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严密性都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任何理论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而不能不带有

5、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其所赖以产生的客观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其理论本身也需要完善和发展,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限于篇幅,本文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李森(1971-),男,山东曹县人,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财政学理论。①耦合本来是指两个分开的电路或一个电路的两个相互分开的部分之间的交链,由此可实现能量的传递。近年来,在经济学中也使用耦合概念,指两套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可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进而都得到发展和提高。②长期以来

6、,公共产品理论被看作是边际革命后的产物,其理论基础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效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格格不入,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长期以来只研究商品而不研究所谓的公共产品。96第1期李森: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耦合及其意义仅仅探讨传统劳动价值论在商品范围界定方面存在的局限。(一)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创造价值马克思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需要的满足不仅需要消耗有形的物质资料,还需要消耗无形的劳务、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

7、高,人们对无形劳务、服务的需求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在物质资料部门生产的劳动者才创造价值,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则不创造价值,其收入来自对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再分配①。这样的认识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经济现实基本吻合,因为当时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生产主要表现为一、二产业物质资料的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下,认为一、二产业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劳动者通过再分配获取收入大致可以说得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在很多发达国

8、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一、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虽然按照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为,由于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数量日益增多、地位日趋重要,第一、二产业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部分分配给了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但是仍然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去从事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创造价值的活动难道比创造价值的活动更有意义?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