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96192
大小:312.0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3-08
《z167苏联与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3卷苏联与战后捷克斯洛伐克【专题说明】苏联与战后捷克斯洛伐克(1944年11月至1948年11月)本专题选编的44件档案,反映了从战争结束到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稳固地掌握政权期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以及苏捷关系的状况。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在奥匈帝国解体的基础上于1918年建立的。1939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德国侵入苏台德区,并于次年3月占领和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战争期间,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捷共在莫斯科成立了党的国外领导核心,与留在国内的地下中央委员会共同组织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武装斗争。而以共和国总统贝奈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人物则在伦敦建立了流亡政府,并在国际
2、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也参加了民族抵抗运动和民族阵线。1943年12月贝奈斯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苏捷友好和战后合作条约》,并同捷共领导人讨论了战后安排问题,原则上同意捷共提出的关于人民民主制度的构想。1945年3月捷流亡政府与捷共领导人在莫斯科就战后政府组成和施政纲领等问题再次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4月4日在斯洛伐克东部的科希策市正式建立政府,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费林格出任总理,哥特瓦尔德和西罗基(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以及3名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担任副总理。尽管在25名政府成员中,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只占9名,但内务部、新闻文化部、国防部等要害部门均掌握在共产党或亲共产党的无党派人士
3、(斯沃博达)手中。次日通过了政府施政纲领,即体现了捷共关于人民民主制度和民族民主革命的科希策纲领。战后捷共组织迅速发展,其党员人数从战前的8万人发展到250万人(1948年),这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在大选中的竞选力量。在1946年5月的议会选举中,共产党获得37.94%的选票和38%的席位,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大党,哥特瓦尔德出任政府新总理。此后,反对派的力量也有迅速增长,并因法共、意共被排挤出政府和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而受到鼓舞,反对新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化经济成分、限制资本主义成分、扩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的“建设纲领”,甚至公开抵制征收财产税和超额利润税的特别法令。尤为严重的是社会民主党发生了右
4、转,1947年11月的代表大会上,右翼领导人劳什曼取代费林格担任该党主席,并否定了费林格同捷共达成的联合行动的协议。与此同时,1947年夏季发生的特大旱灾和由此导致的经济困难,进一步加剧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局面。终于爆发了以1948年二月事件为特征的联合政府危机。2月初,捷共关于国家统制对外贸易、扩大工业国有化、加速实现大土地改革、合并全国银行等要求在议会遭到否决,而政府会议却通过了大幅度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工资的议案。接着,民族社会党突然指责由共产党掌握的内务部和警察部队滥用职权,政府特别会议甚至通过决议,责成内务部长取消关于布拉格警察部队8名区队长撤职的命令,暂时停止警察部队各级军官的调动。
5、2月20日,12名部长因内务部长不执行政府通过的决议而拒绝出席哥特瓦尔德召集的政府会议,并向贝奈斯总统提出辞职——其结果可能导致因多数部长辞职而解散政府。对此,捷共一方面积极开展议会斗争,对社会民主党左派和资产阶级政党内部反对派做说服和瓦解工作,拖延辞职行动;一方面迅速采取议会外斗争手段,紧急动员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建立民族阵线行动委员会,加强工人纠察队,清除各政府机构和党派中的反动分子。同时组织罢工和群众集会,向总统施加压力。22日,内务部对民族社会党官员进行了广泛的搜查和逮捕,警察部队紧急动员,封锁与西方国家的边界。次日,国防部长斯沃博达宣布站在共产党一方,主张清除破坏分子。在此期间,
6、苏联副外长佐林也飞抵布拉格,表示了莫斯科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反动分子活动不安和不满的立场,要求捷政府必须更加向苏联及其斯拉夫盟国靠拢。在这样的压力下,贝奈斯被迫接受了12名部长的辞职,并按照哥特瓦尔德的提议,任命了民族阵线新政府。二月事件后,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出现了重大变化。1948年5月9日,议会根据捷共新施政纲领的精神修改了宪法,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将建成一个人民民主国家,并保证通过和平道路走向社会主义。贝奈斯于6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哥特瓦尔德继任总统,捷共政治局委员萨波托茨基担任总理,共产党在政府中占据了绝对优势。6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实行合并,大约20%的原社会民主党党
7、员转入共产党。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各政党和群众团体中反动分子的清洗运动,致使一年内流亡国外的人员达45万之众。至此,捷共在国内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这里刊出的档案,揭示了在捷克斯洛伐克战后的政治变动中,苏联党和政府的考虑及其参与的大体情况。为了便于读者对档案的理解,编者做了必要的注释和技术性说明。(本专题文件由沈志华编辑和校注,参加翻译的有高增训、岳书幡、徐锦栋、吕允连、张廷文、钟平和、陈新华、杨克胜、张木生、方琼)№09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