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92694
大小:2.43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3-08
《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刃房年尹月f1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2、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翩签名:罗雠形鳓期:训州月呕日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绪论⋯⋯⋯⋯⋯⋯⋯⋯⋯⋯⋯⋯⋯⋯⋯⋯⋯⋯⋯⋯1一、选题缘由⋯⋯⋯⋯⋯⋯⋯⋯⋯⋯⋯⋯⋯⋯⋯⋯⋯..1二、文献综述⋯⋯⋯⋯⋯⋯⋯⋯⋯⋯⋯⋯⋯⋯⋯⋯⋯..4三、概念界定⋯⋯⋯⋯⋯⋯⋯⋯⋯⋯⋯⋯⋯⋯⋯⋯⋯..6四、研究设计⋯⋯⋯⋯⋯⋯⋯⋯⋯⋯⋯⋯⋯⋯⋯⋯⋯.13第一部分我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5一、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方面的问
3、题⋯⋯⋯⋯⋯⋯⋯⋯⋯⋯⋯.15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18三、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23第二部分我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29一、我国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历史发展的原因⋯⋯⋯⋯⋯⋯⋯⋯29二、社会需求的渐进性和多样化原因⋯⋯⋯⋯⋯⋯⋯⋯⋯⋯..33三、高校自身的原因⋯⋯⋯⋯⋯⋯⋯⋯⋯⋯⋯⋯⋯⋯⋯.37第三部分优化我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42一、回归通识教育本质,明确通识课程目标⋯⋯⋯⋯⋯⋯⋯⋯..42二、突出
4、通识课程特色,充实通识课程内容⋯⋯⋯⋯⋯⋯⋯⋯..43三、平等对待通识教育,优化通识课程结构⋯⋯⋯⋯⋯⋯⋯⋯..45四、建立合理管理机制,激发教与学积极性⋯⋯⋯⋯⋯⋯⋯⋯..46结语⋯⋯⋯⋯⋯⋯⋯⋯⋯⋯⋯⋯⋯⋯⋯⋯⋯⋯⋯..48参考文献⋯⋯⋯⋯⋯⋯⋯⋯⋯⋯⋯⋯⋯⋯⋯⋯⋯⋯⋯..49后记⋯⋯⋯⋯⋯⋯⋯⋯⋯⋯⋯⋯⋯⋯⋯⋯⋯⋯⋯..51摘要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沈兰指导教师张振改副教授摘要当今世界,全球政治格局的风云变化,世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造成了巨大
5、的影响。特别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如何适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如何优化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成为教育界人士日益重视的问题。本文从社会需求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方面的现状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且,从通识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文主要分成绪论部分和其它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内容以阐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思路、内容
6、和方法等。第一部分:探寻问题部分。主要从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这三个方面,简述了当前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并分析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探寻原因部分。主要从我国通识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历程、社会需求的渐进性和多样化,以及高校自身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优化建议部分。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的探究和原因的分析中,得到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启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社会需求;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设
7、置Abstractrn一一‘‘‘o1。heresearch0nan
8、verslWundergraduate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settingbasedonsocialneedsAbstractNowadays,thepoliticalsituationoftheglobalisconstantchanging,theworld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redevelopingrapidly,causedgreatinfluencetoourcountry
9、’Shighereducationreform.Specially,asfarasuniversityundergraduategeneraleducation,howtoadapttothecurrentinternationalanddomesticsituation,howtomeetthediversifiedsocialneeds,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