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ID:34585761

大小:1.85 MB

页数:228页

时间:2019-03-08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_第1页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_第2页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_第3页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_第4页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世纪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材中国传统哲学导引杨蔚编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内容简介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本书适用于对理

2、工科类院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教科书,亦可作为一般哲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哲学历史及思想的读物。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国传统哲学导引/杨蔚编著.—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1世纪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材)ISBN7-81082-364-7Ⅰ.中⋯Ⅱ.杨⋯Ⅲ.哲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Ⅳ.B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141389号责任编辑:吴嫦娥出版者: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邮编:100044电话:010-51686414印刷者:北京东光印

3、刷厂发行者: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开本:185×230印张:14.25字数:320千字版次: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1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7-81082-364-7/B·1印数:12000册定价:23.00元前言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四卷,第284页)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4、未来,然而其立足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是其核心与精髓。基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中国传统哲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哲学的发展概况和历史演变及思想精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在多年开设中国传统哲学课程的基础上,编著了这本书。中国传统哲学,上溯到殷周,下续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历时2000余年。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这对今天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在有

5、限的课时内怎样学习,确实是个大问题。目前社会上出版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论著很多,但一般存在因拘泥于按年代顺序,面面俱到的缺点。为了更具有针对性,本书采用了专题性质论述,以儒学为主干,结合道、释(佛教)两家的传统哲学思想,择其精粹部分,特别是讲授那些对现代社会还有深刻影响的内容。所以,本书定名为《中国传统哲学导引》。本书的特点在于:第一,将哲学派别和历史发展这两条线索相结合,将具体哲学人物的介绍和其所属派别思想及其背景的介绍相结合,避免了有些教科书只注重某一方面的缺点;第二,注意分析不同哲学思想对中

6、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理工科学生能更好地、从多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第三,在体例安排上,每章开篇都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指出重点、难点,每章结尾都有本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中国传统哲学导引》共分八章。第一章,中国传统哲学概述;第二章,儒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章,道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四章,魏晋玄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哲学;第六章,宋明时代的儒学;第七章,明清实学思潮的哲学意蕴;第八章,中国近

7、代哲学。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学术界的一些著作、文章,引用了一些资料,除文中注明的以外,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在此,谨向原著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此外,也向曾给予我许多帮助和指导的原北京计算机学院滕裕生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疏漏甚至是错误,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得到北京交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杨蔚2005年1月目录第一章中国传统哲学概述⋯⋯⋯⋯⋯⋯⋯⋯⋯⋯⋯⋯⋯⋯⋯⋯⋯⋯⋯⋯⋯⋯⋯⋯⋯(1)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背景⋯⋯⋯⋯⋯⋯⋯⋯⋯⋯⋯⋯

8、⋯⋯⋯⋯⋯⋯⋯⋯(2)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情况⋯⋯⋯⋯⋯⋯⋯⋯⋯⋯⋯⋯⋯⋯⋯⋯⋯⋯⋯⋯⋯⋯⋯(2)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2)三、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哲学开端⋯⋯⋯⋯⋯⋯⋯⋯⋯⋯⋯⋯⋯⋯⋯⋯⋯⋯⋯⋯(3)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发展过程简述⋯⋯⋯⋯⋯⋯⋯⋯⋯⋯⋯⋯⋯⋯⋯⋯⋯⋯⋯(4)一、殷周之际⋯⋯⋯⋯⋯⋯⋯⋯⋯⋯⋯⋯⋯⋯⋯⋯⋯⋯⋯⋯⋯⋯⋯⋯⋯⋯⋯⋯(4)二、春秋战国时期⋯⋯⋯⋯⋯⋯⋯⋯⋯⋯⋯⋯⋯⋯⋯⋯⋯⋯⋯⋯⋯⋯⋯⋯⋯⋯(6)三、两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