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84843
大小:47.4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08
《[小学教育]八上四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庄中学语文教研组教案科目:语文课题:《孔孟论学习》主备人苟三丰上课教师课时2组长签字主修人上课时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资料;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3、掌握孔孟的学习Z道;4、联系口己的实际学习,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习Z道;5、背诵并默写全文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2、背诵课文,掌握学习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孔孟的思想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比较探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知识从哪里来?从书木和实践屮来,读书有方法,用书有智慧,为学有经验,让我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知识的海洋屮遨游吧!(板书课题《孔孟论学习》)二・孔子和孟子读注殊,填空1-孔了,
2、名丘,字仲尼,鲁国阪邑人。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名轲,辽子舆,鲁国邹人,战国时人,人称“亚圣”3.《论语》是记录(孔了及其弟了言行)的著作。与《人学》《屮川D〉《孟了》合称“四书”O1.2.3.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师范读生自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亦说乎yue思而不学则殆dai不t非不发fei鸿鹄将至honghu援弓缴zhud掘井ren举一隅yu而何其血之流杵也chu学1仃不思则罔wang一EI暴之pu好之者hdo4.5.辟若pi节奏与停顿生范读,齐读,1.2.四•再读,疏通文意参考注释,同位合作,弄清大致意思迷
3、惑而无所得迷惑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商讨,交谈造就解释下列加点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样不发取二三策而已矣与古人谋君子深造Z以道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解释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虽有天下易生Z物,一FI暴Z今夫奕Z为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轲而不及泉3.说说以下各句的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受学重问十日寒之4•问题探究。(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什
4、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定?)(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冇的责任了吗?)(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区别?(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深厚的积累(学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样的意义引巾有没有道理?(7)•弈Z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述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8.)惟弈秋Z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述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9).“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五・内容分析1.这十三则孔
5、孟名言,文章讲学习方法的有,讲学习态度的有—,文章讲学习原则的有,讲学习意义的有C学习方法:•★学叫时习Z,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对以为师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君了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了欲其自得之也。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阳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原则:•做向好学,不耻下问。•不愤不启,不惭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学习意义:知Z者不如好Z者,好Z者不如乐Z者。2.比较《论语》
6、在说理时与《孟子》有什么不同?个性修改•孔了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有事理论证和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孟子:事实论证,又善于作形彖的类比,如“i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陈庄屮学语文组八年个性修改六.拓展练习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孔孟学习Z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侶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具屮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常学习学思结合学习方法5多请教多探索孔孟论学习J[诚实谦虚学习态度S取长补短九*课后反思陈庄中学语文教研组教案科目:语文
7、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主备人苟三丰上课教师课时3组长签字主修人上课时间月H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3.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4.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与借书习惯。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笫一•课吋教学任务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爱的书被借走一去不还,或者你想从刖友那里借巧但刖友却不肯借。(学生回答冇)那谁起来谈一下你当时的感受或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学生自
8、由交流)其实很多爱书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