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9776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工作]第14周第5课时总第58课时《羌村三首》、《登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周第5课时总第58课时九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十首《羌村三首》>《登楼》《羌村三首》、《登楼》【课标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木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芜村三首》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乂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语至沉痛,含蓄深沉。《登楼》屮,诗人登高抒怀,写景有囊括天地之感,论事有纵观古今之概。把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与个人情思
2、融在一起,语壮境阔,寄慨遥深。【学情分析】1、学生知道的:学生对诗词的常识右一定的了解,理解重点,自己也有一定程度的把握。2、学生还想知道:两首诗词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主旨以及遣词造句、艺术特色。但学生且由于自己的阅读量冇限,对词意深入理解冇难度。3、学生能口己解决的:了解背景,运用所学初步理解文义、体会思想感情,熟读成诵。【教学目标】据以上课标、教材及学情分析制定以下口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2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欣赏诗词,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4学习渲染意境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3、1通过个性化描述,多媒体感受意境,感受诗人情感。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4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2认识诗人而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教学重点】欣赏占典诗词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吋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法与点
4、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屮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教学媒体】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为培养学生形彖思维,捉供了保证。同时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诵读比赛,深化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羌村三首》一、导入。谈话直接导入,我们学习《羌村三首》。二、解题,介绍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5、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三、朗读。注意押韵(押“eng”韵)。1、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四、介绍木诗的写作背景。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塔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邺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五、【赏析】前四句先安排了
6、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來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咅。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为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Z艰难,点明而不
7、说尽,耐人寻思。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主”意。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冇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六、【练习题】1、“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一句
8、,怎样为下文埋下伏笔?2、诗屮“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