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论中学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保山师专学报2004,23(2):88~90CN53-1128/G4ISSN1008-6587JournalofBaoshanTeacherscCollege试论中学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张金仙(保山市腾冲县第四中学,云南腾冲679100)摘要: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及诸多学科普通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在校中学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在现行中学地理教育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关键词: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地位;作用;途径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008-6587(2004)02-088-03GeographyTeach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angJinxian(No.4MiddleSchool,TengchongCounty,BaoshanYunnan679100)Abstract:Sustainabledevelopmentisanissuethatiscommonlyconcernedbymanycountries.regionsaswellasmanysubjects.Thestudentswhoarelearningat
3、schoolsarechiefdoer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whichGeogrephyplaysanirreplaceablerole.KeyWords:Geographyeduc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statusrole;way自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被/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0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及诸多学科普遍关注的问题。实施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0为本质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由政府调控行为、科技能力建设和社会公众参与三位
4、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关键。而作为未来主义翁的在校中学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因此,他们能否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在现行的中学地理教育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1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由
5、于人类工业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扩大了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范围,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矛盾。例如: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短缺等。人类该如何拯救地球和拯救自己,现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担忧的首要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讨论和研讨,人们终于认同了面向未来的致胜思想武器)))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对可持续发展涵义的诠释学者们大有分歧,目前作为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来的。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0。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具备了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和
6、有效性等三个原则。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计划及相关的战略及对策。其目的就收稿日期:2003-12-12第2期张金仙:试论中学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89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和发展的关系。1.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已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但如果没有公众参与也只能作为一种书面上的东西而存在,难以通过人们的实践而得以实施。5中国21世纪议程6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0。全民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前提是
7、足够的思想认识及必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地理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次全球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必须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0。/保护世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向全人类和各个阶段推行环境和发展教育,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0。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2.1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通过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既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地关系
8、中相互作用的对象,其中/人0起主要作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就是协调人地关系。2.2发展发展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体系研究的根本目的。全面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作为其前提和物质基础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有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