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

ID:34570888

大小:290.2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8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_第1页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_第2页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_第3页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_第4页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被发明的传统”———《人间词话》是如何成为国学经典的罗钢摘要:晚清词坛对《人间词话》保持了集体沉默,辛亥革命前后王国维诗学几乎无声无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胡适等人的推阐发扬才使之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唐圭璋等人纷纷撰文批评王国维的观点,但这种来自中国诗学传统的狙击,并未阻挡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接受苏式文艺理论训练的年轻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研究论著,推动了其经典化进程。这批学者集中阐发了《人间词话》与苏式文艺理论的一致性,给予“境界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最接近于现代文艺理论的概念。而实际情形是,王国维把德国古典美学的内容翻译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

2、这些中国学者又把它再度翻译成接近现代文艺理论的内容,通过这种循环创造了一种适合现代需要的古代诗学传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间词话》又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性代表作。然而,“中国古代意境说”的传统仍然是在西方理论帮助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上,“意境说”正是霍布斯鲍姆所说的“被发明的传统”,当我们把王国维等人依据德国古典美学传统建构的“意境说”视为中国古代诗学的核心范畴和审美理想时,同时也就埋葬了自己民族的诗学传统与审美理想。关键词:《人间词话》;王国维;经典化;意境说;被发明的传统一伴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升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进入坊间各种“国学丛书”、“国学读本”,它和《论语》、《孟子》、《

3、史记》等著作并列,成为一部年轻学子必读的“国学经典”。王国维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人间词话》又是这位国学大师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样的安排似乎并无不妥。不过,其他传世的“国学经典”都经历过漫长的历史检验和筛选,《人间词话》发表于辛亥革命前夕,仅仅踏上传统社会的一条尾巴,那么,它是如何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迅速地经典化,终于获得与《论语》、《史记》等著作比肩而立的崇高地位的呢?[1]有学者称《人间词话》在“清末至五四前,文学界曾有过较大影响”。这并不符合事实,在王国维期望它发生影响的晚清词坛,这部著作是遭受冷遇的,正如王水照指出的那样,当时主盟词坛的况周颐、朱祖谋及其他们的一批追随者,“对《人间词话》采

4、取了不赞一词,视而不见的态度,一时保持集体的沉默”。[2]况、朱等人将这种沉默保持了一生,但在不同时期,原因却可能有所不同,在《人间词话》刚刚发表时,他们的沉默,传达的可能是一种不屑与之辩的矜持与轻蔑,而不久之后,王国维的思想和治学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使他们对王国维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张尔田曾把《人间词话》时代的王国维视为一个“新人物”,“其后十年不见,而静庵之学乃一变。鼎革以还,相聚海上,无三日不晤,思想言论粹然一轨于正,从前种种,绝口不复道矣。……世之崇拜静庵者,不能窥见其学之大本大原,专喜推许其《人间词话》、《戏曲考》种种,而岂知皆静[3]庵之所吐弃不屑道者乎。”龙榆生亦曾谈及王国

5、维晚年对《人间词话》“深悔少[4]作”。既然王国维自己已经“吐弃”,已经悔其少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必与之辩或不便与之辩了。但是,这种沉默并不意味着他们欣赏或赞同《人间词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由于胡适、胡云翼等人的推阐发扬,《人间词话》影响日增,声誉日隆,在学术界的思想势力越来越大,这时况周颐、朱祖谋、吴梅等人的一批衣钵弟子,如唐圭璋、龙榆生等,便不再能够继续保持沉默了,在三四十年代,他们纷纷撰文,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王国维的观点。其中最尖锐的是唐圭璋1938年发表于《斯文》杂志的论文《评人间词话》。下面这段文字集中批评了王国维的“境界说”:王氏既倡境界之说,而对于描写境物又有“隔”与“

6、不隔”之说。推王氏之意,则专赏赋体,而以白描为主,故举“池塘生春草”、“采菊东篱下”为不隔之例。主赋体白描,固是一法,然不能谓除此一法外,即无他法也。比兴亦是一法,用来言近旨远,有含蓄,有寄托,香草美人,致慨遥深,固不能斥为隔也。东坡《卜算子·咏雁》、碧山之《齐天乐·咏蝉》说物即以说人,语语双关,何能以隔讥之,若尽以浅露直率为不隔,则亦何贵有此不隔。如果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那么“隔与不隔说”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正如《人间词话》手稿透露的,王国维所谓“不隔”就是叔本华的“直观”,亦即今日各种文艺理论教材中所谓“形象”。唐圭璋还就王国维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词人的评价逐一进行批驳,如批评王国

7、维“訾白石”,“凡此所论,真无一语道着”,又道“论周、柳处,并不平允”,又道“谓贺方回为最次,更可谓不知方回者”,又道“至南宋诸家,如梦窗、梅溪、草窗、玉田、碧山,各有其[5]精诣独到处,亦何能一概抹杀”。这一时期,凡是站在中国传统诗学的立场批评王国维的学者,基本上都以常州派词论为依归,直到五十年代饶宗颐在境外发表《评人间词话》,称“其以境界论词,虽有得简易之趣,而不免伤于质直,与意内言外之旨,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