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

ID:34567124

大小:28.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_第1页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_第2页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鲁迅和张爱玲的女权思想比较刘 群【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如果遵循传统的文学观念看待现代文学,那么30年(1919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公认为是开始于鲁迅的《狂人日记》,而大体终止于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孤岛”文学。许子东戏称是从“呐喊”到“流言”。鲁迅无疑是个辉煌的开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极十里洋场的张爱玲似乎只是这一阶段里无足轻重的尾巴。把她和鲁迅一起比较,好像很是抬高了张爱玲的历史地位。  80年代初,理论界陆续提出种种消解文学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开始转而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在大陆销声匿迹了30多年的张爱玲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逐渐代表了某种流行的学术时尚。上世纪末本世纪

2、初,张爱玲研究呈现出一个新的话题:鲁迅和张爱玲的比较研究。其实早在60年前,胡兰成就首先将张爱玲和鲁迅进行比较,他说:“鲁迅之后有个她(张爱玲),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和鲁迅不同的地方是,鲁迅经过几十年来几次革命和反动,他的寻求是战场上受伤的卫士的凄厉的呼唤。张爱玲则是一枝新生的苗,寻求着阳光与空气,看来似乎是稚弱的,但因为没受过摧残,所以没一点病态,在长长的严冬之后,春天的消息在萌动,这新鲜的苗带给人间以健康与明朗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力。”胡兰成的评价即便有些过于主观,但大体上也不失为一种准确的观点。再如梁云的《论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化关系》,也是非常具有学术眼光的文章。汕头大学的王富仁曾在非正式场

3、合称张爱玲为“女鲁迅”。“五四以来,作家以数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读者持续支持者,除鲁迅外唯张爱玲而已。”现代文学界中,过去只有鲁迅的研究被称为“鲁学”,时至今日,已有学者将张爱玲的研究叫做“张学”。难怪学者刘再复感慨“好不容易才刚刚走出鲁迅的神话,希望不要再为张爱玲制造新的神话”。无论是褒鲁褒张,还是褒鲁贬张,鲁张的比较研究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因此,假如抛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把张爱玲的作品作为纯粹的文学文本来解读,她的女权思想也可以和鲁迅相提并论,他们的女权思想相互补充,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作为思想家,经过了新文化启蒙时期的洗礼与思想革命的锻炼,

4、鲁迅选择了社会历史关头的目击者和战斗者的角色,自觉地顺应风云变幻的斗争需要,从整个社会文化和国民精神的改造出发来表现女权思想,眼光悲悯而深刻。鲁迅作为男人在“看女人”,进而想“救女人”。他把女性放在复杂的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外观式”的关注与俯视。女性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其生活的空间总是在被动地变化着。如祥林嫂,从第一个婆家到鲁镇,到贺家坳,再回到鲁镇。每一次空间的转移都有一个和祥林嫂密切相关的故事发生,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使祥林嫂走向更加悲苦的境遇。从第一个婆家到鲁镇是因为丈夫死去,无子而又无处容身才到鲁镇做女佣;从鲁镇到贺老六家是因为被第一个婆家强行卖掉的,从而解决了小叔子的彩礼钱;从贺家坳

5、回到鲁镇是因为第二个丈夫得伤寒死掉,儿子又被狼叼走,“大伯来收屋,又赶走她”。再一次回到鲁镇,祥林嫂得到的是鲁家的进一步轻视和周围人冷漠的白眼。祥林嫂就像一颗棋子,无法操纵自己的命运,被动而又无奈地默默挪移着。这种挪移并非“人”的意义上的自然的生命历程,实质上是其生命不断遭受消蚀的过程。公共空间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没有防护的栅栏,所以也就任由那些看客带着嘲笑“鉴赏”着祥林嫂的种种不幸。  张爱玲作为女性是在“看自己”,然后“理解自己”。她以关注个人生存状态和心理的潜在视角来切入生活,开拓了文学领域的私人生活空间。“我甚至只写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或许不得不承认,这

6、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张爱玲小说的一种缺点。但是也应该承认,“气势宏伟”、“视野广博”,更多的是男性作家所占据的审美高度。中国的现代女性,走出家庭的毕竟是少数,绝大数女性的生活空间就是家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家庭。张爱玲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所以她努力地“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家庭就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狭小的私人空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都生活在大都市破败的小家庭或大家族里。活跃其间的总是那些老太太、儿媳妇、孙女们。她们在阁楼上絮絮叨叨,在软塌上指手画脚,在厨房里怨天怨地。被席五爷抛弃在家里,像弃妇又像寡妇的席五太太;常年累月在厨房里忙得披头散发的全少

7、奶奶等,全是如此。曾经拥有过的梦想和诗意失落在平庸的日子里,追寻到的往往是错位的、永不实现的缺憾情感。这是一群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她们受到男权主宰的世界由来已久的规范、压抑和制约,成为自觉的“第二性”和“房间里的天使”。这些处境局限的“天使”,由于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造成了实际生活中和精神上对男人的谄媚、从属、焦虑和不满,家庭在张爱玲那里有着可供阐释的丰富意义,它象征着封建宗法遗留给女性的残余存活空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