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

ID:34564349

大小:248.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_第1页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_第2页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_第3页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_第4页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卷总第164期攀登(双月刊)Vol28General.No.1642009年第1期2009年2月出版Ascent(Bimonthly)No.1.2009February.2009中图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47(2009)01—0027—06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鞠正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高度一元化社会管控阶段、传统管理体制逐步解体、残补模式及其现代社会治理四个阶段的历史性变迁,并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主

2、体、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演进特征。按照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模式的要求,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凝聚社会共识、转变政府职能、发育社会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社区管理等方面实现路径突破。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变迁;改革;路径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从而有力地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推动着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梳理总结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和演进规律,明晰现阶段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向和创新管理路径,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

3、要求和基础性环节。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适应的。1、1949年建国到1978年:高度一元化的社会管控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一个从晚清时期开始整个国家政治解体与社会解组相结合的“总体性危机”。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使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步入正常轨道,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任务。面对如何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我们党借鉴了战争年代实行的供给制经验,在城市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为主、以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管

4、理职工,通过街居体系管理社会闲散人员,从而实现了对城市全体社会成员的控制和整合,达到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在农村,我们党建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农村苏维埃”,实行“议行合一制”。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又是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单位,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成为准行政化组织,农民几乎完全依赖行政体系,社会呈现高度政治化和行政化倾向。在这种高度一元化的社会管控体制之下,全国人民几乎都被纳入了行政权力控制的范围之内,国家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整个社会实现了高度整合。城镇单位制和农村人民公

5、社体制,具有典型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这种管理体制为当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运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和整个社会秩序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保证。但同时也抑制了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分化与平衡发展,使得社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后果:一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形成了“总体性社会”,即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的垄断,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全部社会生活呈政治化、行政化趋向,社会秩序完全依赖国家控制的力度;二是就社会的个体而言,产生了

6、依赖性人格。单位和人民公社通过垄断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形成了对所属成员的支配关系,社会成〔收稿日期〕2009—01—05〔作者简介〕鞠正江,(1973—),男,中共山东省济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27-员没有自由流动的资源,缺乏自由流动的空间,成员只有全面依附单位和人民公社,最终造就了社会个体的依赖性人格。2、改革开放到1992年: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惯性演进并走向解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性推进而进行的应对性调整,是传统社会管理体制逐步走向解体的过程。改革开放开始之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破除,党和政府

7、探索着将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引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从计划经济经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过渡,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也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经过“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逐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演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使得社会关系结构加速调整,同时社会成员的自由活动空间逐步扩大,社会流动加剧。在这一阶段中,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8、,原有的整体性和平均化的社会利益结构逐步被打破,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各类利益主体开始成长。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高度集权的一元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也已明显不适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