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

ID:34559176

大小:5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7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_第1页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_第2页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_第3页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_第4页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士卿教授畅谈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来源:省健康教育所

2、发布日期:2010-03-17

3、阅读次数:365】    【选择字号:大中小】3月10日,由甘肃省卫生厅特邀请甘肃省名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甘肃中医学院原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张士卿教授,通过省卫生厅视频会议系统,以《话说中医养生之道的艺术美》为题,为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系统的数千名干部职工做了深入浅出的讲授。笔者根据张士卿老师的讲稿和录音,将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谈到养生,大家都

4、知道,中医最具有特长,因为中医养生方法最行之有效。而且很多名老中医都是养生之道的践行者,也是修得养生之道“正果”的佼佼者。这些名老中医之所以能在养生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效,最关键的是都能按照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和规律去生活起居,去为人处事,去工作学习,去运动锻炼。所谓中医的“养生”,它的涵义远不同于现代所说的“卫生”。“卫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卫、防卫生命的意思,而“养生”,则不仅是保卫、防卫,更重要的是养护、保养、培养。它十分重视营卫摄养身心,以期健康长寿。可见,仅仅“卫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够的。而重视“养生”才是主动的、积极

5、的、全面的。而且,从中医的养生之道来看,它不仅有方法,而且有思想、有理论;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纵观“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人生代代穷无已”,从最初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祖先开始,人们就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着养生的奥秘,不懈不倦地谱写着养生文化的巨幅篇章。早在春秋战国,思想深邃的哲人智者,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都曾投入养生研究。他们的研究并不在一般摄养祛病的具体方法,而是把对养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作为宇宙观、人生观的有机组成,

6、去探索深层次的精神修养艺术,设计自己理想的人生方式,并欲以此去体验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所以中国的养生学问,一开始就处于很高的起点。神农尝百草、黄帝作《内经》、伏羲画八卦,虽是历史上的传说,而集先秦时代医学大成的《黄帝内经》行世两千多年,确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融汇贯通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以及众多流派的医疗经验,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这就使中国养生之道这门学问从一开始就纳入了独特的科学发展轨道。所以说,《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中医理论的经书、中医治病的法书,同时也是一部集中医养生之道大全的宝典,它是中

7、国养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通观《黄帝内经》全书,不难看出,它不仅讲祛病延年的医道,而且讲养生之道的理论和境界,它处处都包容和体现着人生哲学、美学和人生艺术的深刻内涵。现仅从《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之道的艺术美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时阴阳,以“顺适”为美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共同存在。人是万物之灵,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只有靠大自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才能生存。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藏象论》亦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

8、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可见,人是离不开自然界的,离开自然界,人类就无法生存。当然,自然界也要有人类,没有人类的自然界,是没有生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老子《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样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是宇宙的缩影,人身虽小,融合天地。《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地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

9、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神,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还有很多,总之,“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这些看起来,有些牵强附会,但实际上强调一个“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道理。强调了一个人与自然存在着一种“同构”的血缘关系。既然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就应该首先掌握天地四时变化的规律,从而调和自身的生活起居,使自己能顺应、适应自然界,则自然界的一切都会转为维护生命、摄养身心的源泉,反之,不顺应或不能够适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则必然会影响健康,甚至酿成疾病,危及生命。所以,养生就是要

10、使自己的活动主动顺应、适应自然,做到“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以保持“生气不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顺应自然的原则,主要是掌握大自然的时空变化规律,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