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

ID:34514685

大小:758.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7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_第1页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_第2页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_第3页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_第4页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西方社会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今第2期/2006年3月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l.34No.2/Mar.2006“泛农民趣味”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高原(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兰州730070)内容摘要:《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文章”之下其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在表现对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思想

2、意识与生活趣味的津津乐道和崇尚歌颂。这种主题定位将有效地解决那种传统的“多元”主题并陈所不能揭示出的《水浒传》主题的真正意旨与创作趣味问题。关键词:《水浒传》;泛农民趣味;中西社会文化形态中图分类号:120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04(2006)02-0053-07关于《水浒传》的主旨,明清时期己有两种要的触发和驱动。;[2]对立的观点:“忠义”说和“诲盗”说。也同时有少数《水浒传》主题长期悬而未解且多元并陈的局人认为是为英雄豪杰立传,甚至有认为是“出于游面同时也尽显欲解之者的无奈,其原因似乎正如当戏”的。近代则有“倡民主、民权”的“政治小说”的代学者所分析的那样,

3、是由于“人们采用的理论视提法。1949年以后,冯雪峰的“农民起义”说长期独角、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不同,都可以得出不同的占鳌头。至1975年伊永文提出“市民”说,之后更结论,从而造成主题研究众说纷纭的状况。对此,有人继续阐发为“为市井细民写心”说。自1979年有人提出主题思维问题,主张应从文本客体、创作起,“忠奸斗争”说开始在《水浒传》主旨研究中占主体和读者受体三个方面入手,不能顾此失彼。并据一席之地。还有新近出现的颇“与时俱进”的“反腐主张‘多元融合,说。但直到目前,还未见到能成功地败说”。而今“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驳难和讨论,学运用系统、多维的研究方法研究《水浒传》主题的界大致认为‘农民起

4、义’说、‘市民’说和‘忠奸斗争,说从文章。;[3]31”虽未见‘能成功地运用系统、多维的研不同的角度立论,均有一定的合理性,相互间可以究方法研究《水浒传》主题的文章”,但已有人在进作某种补充和包容。)e[1]行尝试。从上述对《水浒传》主题的认识,我们可以看有的学者试图解决多元主题的矛盾,磨合单一出它与研究者本身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由此而来的主题,使之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多元融合论。欧立场、世界观紧密相关。《水浒传》犹如一个长满阳健《论<水浒)主题研究的多元融合》根据《水杂树的林子,每一个研究者的特定立场都会引导他浒传》研究史的经验,提出主题研究应该“彻底抛弃去看只符合这立场的“树木”。“从学

5、术史上看,古代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而代之以‘亦此亦彼’的文化研究上成规模的突破性的研究动态的出现和研思维方法,这就是多维融合的思维方法”。因为《水究成果的获得,一般地说往往是与一定的时代环境浒传》“本身就是充分多元化的”,“作为研究的主条件分不开的,是一定的现实需要和一定的历史文体,研究者也是多元的”。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刘冬化自身价值相结合的体现。学术研究上这种结合的的《<水浒》新议序》,他提出:“《水浒》是一部体现和实现,关键当然是在于研究主体—学者们反映农民战争的小说—反映市民心灵、目光、经研究观念的发展变化,而学者们研究观念的发展变验与想像的农民战争的小说。”钟扬《回荡在忠奸斗

6、化,又离不开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现实需争框架中的农民革命挽歌))这一标题即是作者所说收稿日期:2005-06-05.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04年立项资助.作者简介:高原(1965-),女,甘肃临挑人,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的《水浒》主题,这是融合农民起义说与忠奸斗争识及其生活追求的特定趣味。就从文化心理角度分说。齐裕馄的《明代小说史》说:“《水浒传》的思析造成起义英雄们悲剧的原因,指出“忠、义、报想内容是农民阶级、市民阶层和封建社会进步知识恩、当官、宿命”是梁山英雄们的共同文化心理,这分子思想的多层次融合。”上述“人

7、民起义”说实际上种心理一方面成就了他们轰轰烈烈的事业,另一方也包容了农民起义与市民斗争两说。多元融合的理面也导致了他们的悲剧,更反映了“国民性”中的劣论考虑了作家的主观意图与作品的客观实际的不一质(5)。致及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等问题,不失为一当我们从超越的意义上来谈《水浒传》的“泛农种r匕较圆通的见解[41255-256.民意识和趣味”时,我们是在说这种“意识”不仅仅是事实上从辩证法的逻辑看,“多元”的极致又恰狭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