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webquest建构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jixujiaoyuyanjiu65WebQuest建构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尹延安(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基于网络课程和WebQuest研究的内容和现状,说明了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WebQuest和网络课程设计中的理论支撑作用与意义。并以此详细论述WebQuest建构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所应具备的基本特点、设计目标和设计策略。关键词:WebQuest;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WebQuest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以访问。信息技术为手段,
2、以问题(专题)为载体,以学习者为3.便于合作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不受时空的限主体来培养其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制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学习者可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力。如果我们努力探索WebQuest的规律,将支持协同学习与研究。WebQuest与网络课程有机结合,无疑会弥补网络课堂4.多向互动性。学习者既可以在自身利用网络资不足,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源学习时产生人机双向互动,也能与教师、同伴、专家学要求》(试行)(2004)中提出的“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对话而产生“人—机—人”之间多向互动
3、。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二、WebQuest的内涵及特点发展”之目标。(一)WebQuest的内涵一、网络课程的内涵及特点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一)网络课程的内涵的伯尼·道奇(BernieDodge)博士和汤姆·马奇按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TomMarch)于1995年创建的一种以网络为协作平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台,基于探究的专题学习模式。一个WebQuest必须包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
4、括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等关键属性。还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学生角色扮演、跨学科等非关键环境。属性。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在教高校网络课程在组成结构上应尽量适应网络化学师设计的网页中为学习者构建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习模式的要求,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多向协同互动、自趣,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者确定主题后,以小组协作的主学习、实时反馈转变。其内容应该包括“教、学、考”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予以评价。三方面,这既是教师的课件也是学习者的学件,还应当W
5、ebQuest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其体现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和学习效果的追踪和监控能实质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力。既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学习者营性学习;基于丰富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基于任务驱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又要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实现师动的研究性学习;注重评价的研究性学习。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协作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二)WebQuest的特点(二)网络课程的特点1.资源信息的丰富性和可取性。学习者可以根据1.超时空性。网络课程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特点保特定任务在互联网上有
6、效地收集、解释和分析信息。证学习者可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地获取,其学习时2.任务相对统一性和开放性。在网络环境下,学间和空间不受限制。习者都要以特定主题为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2.资源共享性。网络教育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习,并且其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开放性的。为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资源,可供网络用户随时3.任务驱动性和协作性。教师通过特定任务的构收稿日期:2008-01-07项目来源:浙江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B0621。作者简介:尹延安(1977—),男,汉族,湖北荆州人,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7、,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法律翻译研究。66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建来驱动学习者分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独立或络课程在设计上应突破简单的语言知识演示型模式,者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最终使学习者对问要体现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和运用语境;重视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通过新的方法建构知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加识。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4.虚拟与现实的结合。WebQuest以Internet的虚建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拟空间为基础
8、来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以提出解决现境;实现软件的超链接结构,启发学习者的联想思维。实世界问题的有效方法。将WebQuest的设计与网络课程的有机结合将极大促三、WebQuest建构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进当前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和利用中的不足,实现论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向个性化、主动式和协作性方向的转变。Jonassen(1999)曾指出,学习是意义建构,强调学四、基于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