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

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

ID:34502669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7

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_第1页
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_第2页
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周易》养生与人生的关系何为养生?从广义上讲,养生应包括养心、养神、养性、养德、养精、养气、养身等等方面的卫护和修养。对于人的心、性、德等方面的修养尤其重要。通俗地讲,即生命的保养;文雅地讲,即生命的自我管理和养护。何谓人生?“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天覆地载,万物齐备,莫贵于生”。“人之事,莫若死生”。圣人深思熟虑天下的事,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因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是人自身的一切欲望、需要产生和实现的前提,也是人的一切理想、愿望和行动作为产生和实现的前提。总之,人在有生之年,总有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即通常所说的理想和愿望。人

2、的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是人的第一需要,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我们的先贤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形成了重生、贵生、重己、贵己的思想,就必然要追求健康长寿,必然要探求、积累和创新养生之道,天地之性。惟人可贵,莫贵于生。因此,健康长寿是人人追求的目标。通过《周易》中的有关论述可以看出人生与养生在《周易》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周易》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一部文化典籍,堪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无论是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无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

3、所以能够“历众劫而不覆,多逢难而不倾,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一脉传至今日,这与我们民族对易道思想和精神的科学的时代把握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们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可以说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时,通过运用八卦生物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方面的吉凶信息,从而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周易》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医学、音乐、绘画,乃至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两个部分,两者虽然分别成书于殷周时期和春秋

4、战国时期,中间相隔了七、八个世纪,但两者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在西汉时期《周易》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即使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未毁它。人食五谷,而生百病,这是自然规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与日俱增。首先,作为健康的前提就在于平素的调摄和保养。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养生学。 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至甲骨文时代。那时已有注重环境卫生的文字记载。后经先秦、诸子百家和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和创造,逐步形成了一个博大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5、部分。“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这是历代医家对《周易》与中医学关系的高度概括。而中医的特色——“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方法论,正是来源于《周易》的“天人相应”思想。“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主题是讲“生”的,而中医的宗旨也是讲“生”的,讲防病、治病,达到求生、养生的目的。两者在这一认识上是高度吻合的。只是《周易》讲的“生”的外延却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周易》中的“颐”卦,全面阐述了生存之道和养生之道,《需》卦、《兑》卦、《涣》卦等也都贯穿了许多养生之道。如《周易.颐》说:“颐,贞洁。养正则吉也;观

6、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序卦传》说:“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这里的“观颐”,可理解为观察养生之道。“自求口实”即自己求得口中之食。总之,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失之则不能复得。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因养正是指正当的养生之道才吉祥,而正当的养生之道不仅要用在自养上,而且要用在他养上。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即只求自养而不管他养,不是正当的养生之道。“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颐之时”是说:养生要适时而有节,要因时制宜。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贤能并推及天下的百姓。养生之道并非

7、人类所特有,而是普天下宇宙所共有。万物即天地养育的结果,不管人和物,养生必须遵循正道,其中一条即因时制宜。如天地养育万物,当寒则寒,当暑则暑,万物得其正道,方生生不息。正如唐代医家兼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说:“衣食寝处皆适,能适者始尽养生之道也。”《颐.象传》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慎言语,节饮食”既讲了养德,又讲了养身。《周易》关于节制饮食的养生思想,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有定论,特别是明代胡廷贤指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颐.初九》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是比喻灵性的龟就有正当的养生之道。如看到他人吃东西,自己垂涎

8、欲滴,竟放弃自己平时所遵循的正当的养生之道,因而凶险。养生之道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有其普遍规律。但体现在处于不同境域和条件的人们身上,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