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菌活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菌活素的发现及其作用发现菌活素大自然蕴含了无尽的生命能量和秘密。在肿瘤治疗向“天然、高效、安全、无毒”的目标不断迈进时,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找寻对抗肿瘤的钥匙。在天然真菌类生物中,“菌活素”被成功发现和应用。菌活素是存在于真菌类生物中的一类活性多聚糖类物质,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目前在动物中未发现该成分的存在[1]。菌活素的一级结构为β(1,3)主链,多侧链,分子卷曲为螺旋结构,侧链复合活性蛋白体或脂类,分子量约5万-10万道尔顿[2]。日本科学家在一种极为名贵稀少的药食用菌——绣球菌中,发现了菌活素β-1,3-D-gluca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菌活素”含量最高的天然真
2、菌。随后,在舞茸(灰树花)中发现了类似的物质D-组分。科学家们发现:具有β(1,3)主链结构的菌活素是真菌生物抗肿瘤的核心成分[3],菌活素的分子量,分支度和构型均影响其抗癌活性[4]。参考文献:1、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2008)8,556–5662、MizunoT,etal.BiosciBiotechnolBiochem,60,19963、Young-tackLee,etal.JFoodScienceandNutrition,2005,104、Biol.Pharm.Bull.25(7)931—939(2002)活化细胞因子天然生物
3、治疗癌细胞并不是“外来物”,它是人体细胞的“变种”。我们的身体里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细胞“变种”。那为什么不是人人生癌呢?因为人体生来就有对抗癌细胞的天敌——抗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会在第一时间消灭“变种”细胞,不致让“逆子”酿成“癌患”。但是,癌症患者的体内抗肿瘤细胞“失灵”了。原来,这些抗肿瘤细胞须在一些“小精灵”的帮助下,才能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的监测、识别、杀灭,细胞自身的活化、调动等“功能”都需它们参与。科学家将这些小精灵命名为“细胞因子”。人体细胞因子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是罹患癌症和癌症发展的重要内因。活化细胞因子以对抗肿瘤。在这一思路指引下,细胞因子治疗现已成为应用最成熟
4、、最普遍的肿瘤生物治疗方式。令人惊喜的是,造物主在大自然的真菌中就预设有活化人体细胞因子的“菌活素”。随着一项项前沿研究报告公开,人类看到了天然生物治疗肿瘤的新希望。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因子,是人体细胞组织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类活性蛋白质,是细胞相互作用的介质,细胞因子在人体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种类很多,随着研究深入还将不断被发现。以下为研究发现的菌活素抗肿瘤相关的部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名称功能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最强的生物活性细胞因子一[1]IFN-γγ干扰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5、;诱导NK、CTL等杀伤细胞,并协同IL-2增强LAK活性;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Ⅰ类抗原,增加对杀伤细胞的敏感性[2]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强抗原递呈细胞(APC)的活性,增强NK、CTL和LAK细胞活力,促进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3][4]IL-1,2,6,12白细胞介素1,2,6,12诱导巨噬细胞和NK细胞分化;增强CTL、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5]参考文献:1、AggarwalBB,NatRevImmunol.2003,3(9)2、NiC,etal.CancerLett.2013,Aug9;336(1)3、KevinSClive,
6、etal.ExpertRev.Vaccines,9(5),20104、MM.Wolf,,etal.Infection,20,Suppl.2,19925、VegardTjomsland,etal.PLOSONE,2013,8【美国】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菌活素能提高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效果。CancerImmunol.Immunother51:557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菌活素能激活IL-6,IL-12和IFN-γ,具有很强的多效性生物学作用。和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Herceptin赫赛汀Rituxan美罗华Erbitux艾比妥)一起服用,能显著提高疗效。CancerRes2003
7、;63:9023-9031.NorthAm.J.ofmedic.sci. 3(7): 320-4,2011【日本】日本东京大学药物与生命科学学院绣球菌菌活素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通过激活抗体和补体,提高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TNF、GM-CSF、IFN-γ的合成。Biol.Pharm.Bull.25(7)931-939,2002IMMUNOPHARMACOLOGYANDIMMUNOTOXICOLOGY25(3):321–335,2003日本大阪大学联合健康科学学院绣球菌菌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