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

ID:34487230

大小:371.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_第1页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_第2页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_第3页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_第4页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5l卷第5期V01.51No.5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2年9月Sept.2012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与“文言的终结”时世平(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天津300191)摘要清末民初的翻译实践大致可分为两种路向,一是意译方式,二是直译方式,前者以严复等封建士大夫为代表,后者以周氏兄弟等精英知识分子为代表。严复等人立足于汉语,以汉语为中心,强迫外来语迁就汉语的传统,因

2、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中西在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语言系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与严复等人以中化西的视野及中国文化优势论不同,鲁迅将中西文化作为两大相互平行并各具价值的文化体系来对待,意在借《域外小说集》的直译方式,为中国小说现代化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新形式。由于受到章太炎语文观的影响,周氏兄弟倾向使用古奥语体翻译中国传统小说里完全没有的西方象征主义与心理描写,这是一种对先秦古汉语近乎偏执的使用,且逐字逐句地对应外文的内容甚至是语法,这无疑是对文言文表达能力的一种极限试验,很难被当时读者所接受。从严复等人到周氏兄弟的翻译实践,将文言对于现

3、代思想的涵纳能力做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失败,预示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文言对于西方文化翻译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翻译实践促使了“文言的终结”。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文言“在历史上,一个大的文化运动往往有一个翻译运动伴随或作为前驱。中国在19、20世纪之交酝酿着一个文化上的巨变,也有一个翻译运动应运而生”o。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平等进行的,这种不平等的交流使得翻译实践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面相。据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一个民族的文学的文化地位决定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4、着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古老、实力强大的国家,由于其文化传统较长、较强且能自给自足,往往把翻译文学置于次要地位。处于次要地位的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内构成了一个边缘系统,对目标文化中的主流文学规范难以形成重大的影响,并且,翻译文本所遵循的是该文化既定的传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是保守的。而且,在翻译文学处于次要地位的时候,译者多不自觉地在翻译中寻求现成的语言形式。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就此产生:“翻译,本该是可以被用来引进新的观点、表达方式和特征收稿日期2012—05—20的,却成了维护传统情调的手段。”结果,“译者的主要精力

5、”“都集中在了在外语文本中找寻最佳的现成模式之上”@。其目的在于巩固现有的审美规范,而不是引进新的语言技巧。也就是说,更多地倾向于归化式翻译。归化,就其本质而论,就是在自身文化本位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文化作为补充,外来文化被自身文化所“化”,因此,归化的结果,就是外来文化要改变原有的身份:文化的、语言的、文体的,等等。在晚清的翻译运动中,以严复等翻译界巨擘为代表的以文言为中心的归化式翻译是主流。他们所生活的年代,中国仍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封建帝王和臣民们仍抱有华夏中心的成见,认为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世界上居于强大优势地位。西方列

6、强的逼促所带来的危机感,并没有让君臣的大国意识、文化优胜意识瞬时瓦解。虽然现实中的挫折感让严复等人开始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与文学作品,但是,与生俱来的文化优越感却不可避免地在翻译中显现出来。严复借古文来译介西方文化,在翻译实践中,他立足于汉语,以汉语为中心,强迫外来语迁就汉79万方数据诰的传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西在交化传统、思维方式、语言系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各种差异。这种以中化西的翻译原则,在吴汝纶给严复的信中便显露出来:“欧洲文字,与吾国绝殊,译之似宜别创体制;如六朝人译佛书,其体全是特创。”并且认为,翻译语言必须坚持如下原

7、则:“来示谓行文欲求尔雅,有不可阑人之字,改窜则失真,困仍则伤沽,此诚难事。鄙意与其伤洁,毋宁失真。凡琐屑不足道之事,不记何伤?若名之为文,而俚俗鄙浅,荐绅所不道。此则昔之知言者无不悬为戒律。曾氏所谓‘辞气远鄙”⋯。这种“与其伤洁,毋宁失真”的对于翻译水平的评判标准,是指译文应该用中国古代雅文学的语言去翻译。在《天演论》的翻译中,严复顺应国人的阅读习惯,对原文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进行了改写,完全采用了古典小说惯常的第三人称叙事——将原文中的“I”替换成了第三人称的“赫胥黎”。并且,为了更好地减少国人的阅读排斥,严复按照传统文言小说的既有体裁惯

8、例,袭用诸子旧例随篇标目,并创制了一个史诗般的开篇,即《天演论·导言》开头的一小段。这样的体例,无形中消除了阅读者对于西方的源语文本的排斥感与陌生感。这种归化式翻译恰正是翻译文学处于次要地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