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

ID:34482430

大小:33.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_第1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_第2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_第3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_第4页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管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及其法律化取向□ 阙忠东摘要: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是面临着新格局中的全面改革,本文立足于这一视角,探讨了这一改革的过程及其应有的法律化取向。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转型时期;法律化取向中图分类号:D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06)03-0084-05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内部对国家结处在不断的变革与调整之中。构形式的再划分。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国家政权结新中

2、国成立之初,中国通过借鉴苏联经验,逐步构在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分布与联系就产生了。在政建立起了经济计划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政管府管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领域以及各理体制。计划体制的核心要素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财自掌握权限的大小,是区分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重政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这两个体制不要内容。托克维尔曾经指出,统辖集权(Governmental仅决定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决定了Centralization)有利于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而管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模式。在经济发展计划方理分权(AdministrativeDecen

3、tralization)则会激发国民面,中央完全承担资源配置、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主动性和社会进步,一个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国家策划的责任,它以全面计划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1](P9-14)必定是这两者的最佳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指令性计划体系,其计划包括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方面。中央通过完整的指令性计划网络决定地方政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通过扩大地方政府的行府的行为,对地方实行严格的经济与政治控制。地政自主权,有效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关心地方经济发方政府实际上成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成为中央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

4、体制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计划的执行者。在财政管理方面,中央预算不仅集改变了计划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政府中了大部分财政资金,而且完全控制着地方预算的间关系,另一方面也给重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出资金使用和方向。中央负责资源的再分配,满足社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会的各种利益要求,地方政府只是一级财政核算单位而不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财政资金管理实体。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关系的调整这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拥有决定权的经济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指二者之间系模式,是一种以“统收统支”为基本特征的集权模的经济权限的分配制度

5、,即经济决策权和可支配资式的财政体制。这种体制符合以高度集中统一为基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本特征的中央计划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也与建国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内在需要,在现实政治、经济环初期所面临的稳定财经局势、迅速实现初级工业化境的巨大压力下,高度集权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的任务相适应,在经济规模不大、经济结构单纯、经84©1995-2007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公共管理济关系简单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快速有效地集中人府向

6、地方政府下放了财权和较大部分事权,调整了力、财力、物力,对较快地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主要包括:第一,推行了多种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然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扩大地方的财权。第二,扩大而,鉴于这种财政体制在资源配置机制、竞争机制、地方的事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对外贸激励机制、经济核算机制等方面的固有弊病,这一体易和外汇管理权、物价管理权、物资分配权、旅游事制自20世纪50年代奠定基础以后,至1978年以前,业的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工资调整权等。第三,在曾进行多次调整,围绕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经济管对外开放方面

7、,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建理权限的收放有过多次反复。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省五个经济特区,对内在逻辑和人们思维方式的惯性与盲点,无视政府外开放了上海、天津、大连等一批沿海城市和长江三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只关注中央政府与地方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断区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尽管曾提出“调动中央、等。第四,在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理论,试图在原有经济体制框架积极性中,注意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第五,增强各内实施行政性分权,但在改革开放前的几次尝试,无地方政府之间开展相互经

8、济交流轰动的主动性,促[4]一不是以“放乱收死”而告终,充其量不过是指令性进各地经济横向联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